三天后,上万只鸭子被运到蝗群必经的官道上。叶明亲自坐镇,指挥农户们用竹竿驱赶鸭群,形成一道\"鸭墙\"。
蝗群到来的那天,场面蔚为壮观——只见黑压压的蝗虫刚落地,就被蜂拥而上的鸭群扫荡一空。鸭子们吃得直抻脖子,农户们乐得合不拢嘴。
\"神了!\"江南来的观察使看得目瞪口呆,\"叶大人,这法子比用药省事多了!\"
叶明笑道:\"这叫生物防治。鸭子吃了蝗虫长得快,来年还能卖个好价钱,一举两得!\"
蝗灾过后,叶明的名声更响了。连皇上都下旨嘉奖,命江南各州效仿\"安阳鸭法\"。
这日,叶明正在衙门批阅各地农情奏报,陈瑜神神秘秘地进来:\"大人,门外有个怪人求见...\"
来者是个邋里邋遢的老道,背个破布袋,张口就要\"十万两银子\"。
\"道长要这么多银子做甚?\"叶明好奇地问。
老道从布袋里掏出个泥疙瘩:\"为此物!\"
叶明接过来一看,竟是块罕见的白泥,细腻如脂,入手沉重。
\"这是...\"
\"瓷土!上等瓷土!\"老道激动地说,\"贫道云游四方,在安阳北山发现了矿脉!若能开采...\"
叶明心头一震。安阳周边陶瓷业一直不发达,就是因为缺少好瓷土。若真如老道所言...
\"陈瑜,备马!\"
北山勘探的结果超出所有人预期——这里不仅瓷土储量丰富,品质更是堪比景德镇的高岭土!
叶明当即拍板:设立安阳瓷窑,聘请老道为技术顾问。消息一出,连景德镇的工匠都慕名而来。
瓷窑开工那天,老道喝得酩酊大醉,拉着叶明的手说:\"大人啊,贫道年轻时在景德镇受尽排挤,没想到在安阳...\"
叶明拍拍他的肩:\"安阳不问出身,只认本事。\"
正说着,窑工突然惊呼:\"出窑了!\"
第一窑瓷器揭晓——虽然造型还显粗糙,但那釉色竟如雨过天青,美得让人心颤。
\"好!\"叶明拿起一个茶盏,\"就叫'安阳青'!\"
中秋将至,安阳城张灯结彩。叶明走在街上,听着商铺里传来的讨价还价声,看着百姓脸上满足的笑容,忽然觉得这十年的辛苦都值了。
衙门院子里,那棵他刚来时种下的梨树已经亭亭如盖。叶明摘下一个梨子咬了口,甜汁顺着嘴角流下。
\"大人!\"其其格气喘吁吁地跑来,\"太子来信了!说皇上要来安阳巡视!\"
叶明手一抖,梨子掉在了地上。皇上亲临?这可是天大的事!
\"什么时候?\"
\"十日后!\"
叶明深吸一口气,转身喊道:\"陈瑜!准备接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