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科研与武装(1 / 2)

第358章科研与武装

统计完物资。

苏武的目光,再度落到泰拉的全息投影上。

原本的泰拉避难所,按照地上和地下的区别,被他划分为了上中下三个城区。

只是后来随着地上部分的急剧扩张。

现在回头再看。

曾经位于地下的部分。

所谓的中城区和下城区,加起来的大小,都已经只能赶上上城区的零头。

看起来极为不协调。

“暂时还是不改了。”

“就继续这么区分吧。”

稍微想了想,考虑到未来泰拉仍然会继续扩张。

苏武也懒得做什么改动。

反正只是一个编号,方便识别就行。

接着,他的视线在中城区顿了顿。

作为泰拉最早建成的区域,中城区由7个12米高的微型层区构成。

即使算上每层间一米厚度的水泥隔板,加起来的上下总高度也不过仅有91米。

堪堪比得上上城区中,任意一个标准居住层多一点的规模。

但它在整个避难所的地位,却毫无疑问能够排在第一位。

不仅苏武日常生活和工作的核心区就坐落于此。

管理避难所大部分日常事务的人工智能本体,也即量子计算机集群,也被安顿在这里。

除此以外。

这里还保留有一座规模不小的养殖场和种植园,以及整整五千万的居民。

仅从结构上来说,它实际上也可以看作是微缩版的泰拉。

拥有一个避难所应该具备的所有功能。

未来就算是遇到最坏的情况。

泰拉其它区域全部因为意外损毁。

只要中城区还在,那就迟早能恢复到曾经鼎盛时期的模样。

中城区的下方。

是避难所最底部的下城区。

它总共有七层,每层层高为36米。

大小正好是中城区的三倍。

虽然规模相对于上城区仍然微不足道,但是由于承载了避难所的工业核心超级工厂,以及能源核心核电站。

还安置了能够存储无限电力的球状闪电控制仓。

在泰拉的重要性能够排到第二位。

同样是只要它在灾难中安然无恙,整个泰拉就足以正常运行。

大致地扫视了一遍中下城区的结构。

苏武这才开始认真思考接下来的发展规划。

按照从易到难的顺序来看。

首先需要做的事情,无疑是将手中积累起来的那200多万单位灵性,全部转化为实际的科研成果。

研究更先进的科技。

提高对材料的利用效率。

某种程度上来说,等同于试图凭空增加更多的基础资源。

属于一种成本低,收益高的投资。

而这其中。

相对于从无到有的科技突破。

针对先进设备的逆向研究,又是最容易获得超额回报的途径。

“建立科研任务,逆向研究。”

“研究目标:贝伦薇尔,量子计算机,微型机甲,超大型电磁轨道炮。”

苏武目前手中最珍贵的三件物品。

黄金天平和球状闪电控制仓。

因为性能过于单一,且涉及到规则层面。

暂时无处可以下手。

仅有贝伦薇尔展现出来的多种异常现象,具有一部分的研究价值。

剩下的量子计算机,微型机甲和超大型电磁轨道炮,则全部是由生存点强行升级的近未来科技结晶。

对它们进行逆向研究,或许回报没有贝伦薇尔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