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谨言明白,作为一名宰相,他的使命不仅仅是处理日常政务,更重要的是要有远见卓识,为国家的长治久安谋划布局。
常平仓的设立,就是他为国家社稷稳定所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
萧谨言的这些行为,绝不是出于个人私欲的驱使,去盲目地追逐那些虚无缥缈、不切实际的个人显赫功绩和徒有其表的虚名。
他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源于内心深处对国家长治久安和民生根本的真挚关注与深思熟虑。
他深刻地认识到,粮食对于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来说,就如同空气一样,是绝对不可或缺的。
俗话说得好,“民以食为天”,如果没有足够的粮食供应,百姓们就难以维持基本的生计,社会的稳定也会因此受到严重影响。而社会的稳定,恰恰是一个国家能够蓬勃发展的坚实基础。
正因如此,萧谨言深知百姓生活的重要性,他始终将保障百姓的基本生活需求视为重中之重,并且将其放在所有事务的首位。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不辞辛劳地建立并不断完善常平仓制度。这个制度就像国家的稳定器和发展的基石,为国家的长治久安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尽管萧谨言身处朝堂高位,面对着波谲云诡、变幻莫测的政治风云,但他却能始终保持从容不迫的姿态,游刃有余地应对各种复杂局面。
他的智慧超凡脱俗,谋略深谋远虑,仿佛能够洞悉一切。他用自己的智慧和谋略,牢牢地掌控着国家的命运走向。
他所做出的每一个决策,都如同天平上的砝码一般,精准而又关键。
这些决策不仅关乎着万千百姓的福祉与幸福,更影响着整个大周王朝的兴衰荣辱。
他的每一个决定都经过深思熟虑,权衡利弊,以确保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得到最大程度的保障。
他所精心谋划的每一次布局,都恰似那决定胜负的关键一子,巧妙而又精准。
这些布局不仅展现了他的卓越才能,更体现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高度责任感。
他深知自己的每一个决策和布局都将对国家和人民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他总是慎之又慎,力求做到最好。
永昌五年春,大周都城洛京的茶楼里,李宝儿望着窗外泥泞的官道叹了口气。她终于忍不住对正在蹙眉批阅奏折的萧谨言开口:
“夫君,若是我说,有条路能让大周三年内税收翻倍,商旅增加五成,你愿不愿听?”
萧谨言笔尖一顿,墨迹在漕运改革的奏章上晕开一团。
三个月后,又一场变革从驿道开始。
“这叫‘国债’。”萧谨言面带微笑地将那本烫金册子轻轻地放在独孤明面前,仿佛它是一件稀世珍宝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