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御驾入蜀(1 / 2)

能出现在此处的臣子并无痴傻之辈。这已经不是政治暗示了,而是政治明示。

卫臻、徐庶并非不懂这个道理,他们建议以陆逊为帅,多少还是存了陛下不入蜀中的想法。

昔日曹操率大军征伐汉中的时候,入南郑后,称汉中之地为‘天狱’,褒斜道为‘石穴’,为有进难出之意。

汉中若是天狱,蜀中只会是一个更大的天狱。

战前的打算之中,曹睿本人也是不准备进入蜀中的、只是准备在入蜀关隘上遥控局势。在这个交通不便的年代,曹睿身为天子,易入难出的地界还是不要亲至为妙。

原本的政治默契,被王雄‘愣头青’般的话语给捅破,加上皇帝又令邺王随卫臻返回长安……这种态度都摆出来了,他二人还能什么?

只可从命,不可违背。

在如今的大魏,皇帝威望已经达到了极点,并无大臣可以制衡。若是曹睿执意要这般来办,卫臻都不敢进言太多。

卫臻躬身一礼:“陛下若要令臣带邺王回长安,陛下是不是该与邺王些许官职?”

“不允。”曹睿微微摇头:“既是朕的长子,哪里还需要其他的身份来佐之?只是些许准备罢了,不需太多在意,朕攻克成都便会回军,不会在蜀地停留太久。”

“臣明白了。”卫臻躬身一语,再不言语。

卫臻此时的心中也感叹了起来,曹氏英杰俊才何其多也!

武帝曹操文韬武略,克定祸乱,几乎平定河山。文帝曹丕少年大志,文彩斐然,英姿擅武,又壮志雄略。如今的陛下又仿佛才能天授,继位后数年之间一扫颓势,十年破吴,眼下又将灭蜀。

除此之外,曹氏于文武两道都反复涌现人才,此处不用赘言。

第四代的曹启,以皇帝长子、邺王的身份随军,数月之间随在陛下左右,勤练弓马,识得战阵,而且表现出了远超十三四岁少年的分析和决断能力。

以皇帝对邺王曹启的偏爱和重视,若无那些概率的事情发生,卫臻几乎可以笃定,曹启就是大魏下一位君王了。

卫臻曾经听皇帝过,长乐王、博平王、寿张王等人与邺王相比弗如远甚。这样的悬念就更加了。

曹睿点了点头,又朝王雄看去:“王卿方才所言,朕已经纳了。朕既然亲至,再调陆逊来军前参赞军务,就无不妥之处,是也不是?”

“是。”王雄抿了抿嘴。

“那好,军中之事不得犹豫,如此便定。”曹睿沉声道:“枢密令人速速给德阳传讯,朕会亲至,再发信至白帝召陆逊亲身入蜀,彼处近四万大军都交予桓范所督!桓范是朕乡党,朕信得过他!”

徐庶恭敬行礼:“臣领旨。”

曹睿到这里,紧绷的心神终于才放松下来些许,将方才攥紧于手中的书信又拿出来看了一看,眼眶微红,泛着些许泪光。

“东路军长驱直入,朕还以为满将军会为朕击破诸葛亮呢,谁料如今便阴阳两隔了?朕心属实悲伤。四年前大魏伐吴之时,辛公在襄阳薨逝,为何今日满公也一并去了?”

“费将军,你速速令人在军中布设灵堂,朕要在此处遥祭满将军!明日一早启程!”

“臣领旨。”费耀躬身行礼,竟也开始抹起了眼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