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计甚妙!”曹操赞道,“就按文和所言,令张允即刻执行。”
张允接到命令后,不敢怠慢,立即召集荆襄水师各级将领,在江边大营议事。营内气氛凝重,蔡瑁的旧部们神色各异,心中忐忑不安。
张允站在高台之上,目光扫过众人:“诸位将军,蔡瑁通敌叛国,已被主公诛杀,此乃罪有应得。但主公仁慈,念在诸位皆是荆襄子弟,并无谋反之心,特赦尔等无罪。若有谁知晓蔡瑁余党暗中联络江东之事,可如实禀报,主公必有重赏;若敢隐瞒,一旦查实,与蔡瑁同罪!”
众将领闻言,顿时议论纷纷。有人面露喜色,有人神色慌张,还有人暗中观察着他人的反应。
这时,一名副将站了出来,高声道:“张将军,末将有话要说!李丰将军与蔡瑁交往甚密,蔡瑁谋反之事,他必然知情,甚至可能参与其中!”
李丰闻言,大怒道:“你血口喷人!我何时参与谋反了?”
“那日在蔡瑁府邸,我亲眼所见你与蔡瑁密谋之事!”那名副将毫不退让,“你还想抵赖?”
两人争执不下,营内顿时乱作一团。张允见状,大喝一声:“肃静!”
营内瞬间安静下来,张允目光锐利地看着李丰:“李丰,此事是否属实?”
李丰脸色苍白,跪倒在地:“将军,冤枉啊!那日我只是奉蔡瑁之命前往府邸议事,并未参与谋反之事。”
“事到如今,你还敢狡辩!”那名副将上前一步,从怀中取出一封书信,“这是我在你营帐中搜到的,乃是你与江东联络的密信!”
张允接过书信,展开一看,只见信中字迹潦草,内容却是李丰向江东许诺,愿为内应,夺取荆襄水师控制权。张允脸色一沉,厉声道:“李丰,你还有何话可说?”
李丰瘫坐在地,面如死灰,口中喃喃道:“我……我没有……这是栽赃陷害……”
“人证物证俱在,你还想抵赖?”张允挥手道,“来人,将李丰拿下,押入大牢,听候主公发落!”
士兵们上前,将李丰捆绑起来,押了下去。有了李丰的例子,其他将领再也不敢隐瞒,纷纷揭发他人与蔡瑁、江东联络的蛛丝马迹。一时间,蔡瑁余党互相揭发,乱作一团,不少人因此被捕入狱。
孙权得知消息后,气得暴跳如雷:“曹孟德,你真是好手段!”他深知,如今蔡瑁余党已被瓦解,夺取荆襄的计划彻底落空,只能暂时放弃进取荆襄的念头,转而巩固江东防线。
襄阳城内,曹操站在府衙的顶楼,俯瞰着整座城池。阳光洒在襄阳城头,旌旗飘扬,百姓安居乐业,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贾诩站在他身后,轻声道:“主公,荆襄局势已定,江东不敢再轻易来犯。”
曹操点了点头,目光望向江东的方向,眼中闪过一丝野心:“文和,这只是开始。待我休整兵马,积蓄力量,下一步,便是渡江伐吴,一统天下!”
贾诩躬身道:“主公雄才大略,一统天下指日可待。但刘备在新野招兵买马,囤积粮草,此人素有仁德之名,麾下有关羽、张飞等猛将,不可不防。”
曹操转过身,嘴角勾起一抹冷笑:“刘备?不过是丧家之犬罢了。若他安分守己,朕尚可容他;若他敢有异心,朕必当除之!”
就在这时,侍卫匆匆闯入:“主公,新野传来消息,刘备近日拜访了隆中的一位隐士,名为诸葛亮,据说此人有经天纬地之才,刘备欲请他出山辅佐。”
曹操眉头一皱:“诸葛亮?从未听闻此人。文和,你可知晓?”
贾诩摇了摇头:“臣也未曾听闻。不过刘备求贤若渴,能被他如此看重之人,想必并非等闲之辈。主公当派人暗中查探,若此人真有大才,要么为我所用,要么除之而后快。”
曹操点了点头:“此事便交与你去办。务必查清楚诸葛亮的底细,不可大意。”
夕阳西下,余晖洒在荆襄大地上,勾勒出一幅壮丽的画卷。曹操站在顶楼,心中感慨万千。他深知,一统天下的道路充满了荆棘和挑战,江东孙权、新野刘备,还有那些隐藏在暗处的敌人,都将是他前进路上的障碍。但他毫不畏惧,因为他坚信,凭借自己的雄才大略和麾下的文臣武将,终将扫清寰宇,实现一统天下的宏图伟业。
夜色再次降临,襄阳城的灯火渐渐亮起,如同繁星点点,照亮了这座古老而又充满生机的城池。曹操回到书房,铺开宣纸,提起毛笔,蘸满浓墨,写下了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天下归一”。墨渍在宣纸上慢慢晕染开来,如同他心中那不可阻挡的野心,蔓延向远方。
夜色如墨,襄阳城的喧嚣渐渐沉寂,唯有巡夜士兵的甲叶摩擦声在街巷间偶尔回荡。贾诩辞别曹操后,并未回府歇息,而是拐进了一条偏僻的胡巷。巷尾一扇不起眼的木门内,烛火摇曳,映出三道黑影。
“主公密令,即刻查探南阳卧龙岗诸葛亮的底细。”贾诩声音低沉,指尖捻着一枚青铜虎符,“此人被刘备暗中寻访,若真是经天纬地之才,要么召入帐下,要么……”他做了个抹颈的手势,眸中闪过一丝冷厉。
为首的黑影躬身领命:“属下周仓,愿率弟兄潜入南阳,三日之内必带消息回来。”此人面色黝黑,腰间佩着一柄玄铁短刀,正是曹操安插在荆襄一带的暗探首领。
贾诩颔首:“切记,不可打草惊蛇。刘备麾下关羽、张飞皆是万人敌,卧龙岗附近恐有刘备眼线,行事需万分谨慎。”
三人领命而去,身影很快消失在夜色中。贾诩站在门边,望着天边残月,心中暗忖:诸葛亮……究竟是何等人物?若真有经天纬地之才,曹操得之,如虎添翼;若为刘备所用,日后必成心腹大患。他深知曹操一统天下的野心,也明白这场暗探行动,或许会改变整个天下的格局。
次日清晨,南阳城外,一辆装满柴薪的牛车缓缓前行。驾车的是个面容憨厚的农夫,正是暗探周仓乔装打扮而成。同行的两个暗探,一个化作挑担的货郎,一个装作游方的道士,三人分散前行,约定在卧龙岗附近的破庙汇合。
南阳一带民风淳朴,田间地头,农夫们辛勤劳作,孩童们在田埂上追逐嬉戏。周仓赶着牛车,目光却暗中打量着沿途的动静。果然,在距离卧龙岗不足三里的一处茶寮,他发现了两个形迹可疑的汉子,两人看似在喝茶闲聊,实则目光不断扫视着过往行人,腰间鼓鼓囊囊,显然藏着兵刃。
“刘备果然早有防备。”周仓心中冷笑,不动声色地赶着牛车路过茶寮。那两个汉子瞥了他一眼,见他只是个普通农夫,便没再多加留意。
午后,周仓终于抵达卧龙岗附近的破庙。货郎和道士早已在此等候。“周大哥,卧龙岗四周果然有刘备的人把手,我们该如何接近?”货郎模样的暗探低声问道。
周仓沉吟片刻:“诸葛亮既然隐居于此,想必常与乡邻往来。我等先打探清楚他的住处和日常行踪,再伺机而动。切记不可贸然行事,以免打草惊蛇。”
三人商议已定,便各自散开。周仓依旧扮作农夫,到附近的村庄售卖柴薪,趁机与村民闲聊。村民们提及诸葛亮,皆是赞不绝口。
“诸葛先生可是我们这儿的大才子啊!”一位老者一边接过周仓递来的柴薪,一边感叹道,“他隐居在卧龙岗的草庐中,平日里除了读书耕种,还时常为我们这些乡邻出谋划策,化解难题。上次村里的水渠堵塞,就是先生想出的法子,只用了半日便疏通了。”
“那诸葛先生可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周仓故作好奇地问道。
“与众不同之处?”老者捋了捋胡须,“先生胸有丘壑,言谈间总能说出些让人茅塞顿开的话。而且先生能掐会算,前几日预报有暴雨,让我们提前收割庄稼,果然应验了。只是先生性情淡泊,许多人慕名而来请他出山,都被他婉拒了。”
周仓心中一动,又问道:“那刘备刘皇叔,可有来拜访过诸葛先生?”
老者点点头:“来过几次了,前几日还亲自带着礼物登门,不过先生似乎并未应允出山。听说刘皇叔求贤若渴,对先生敬重得很呢。”
从村民口中,周仓大致摸清了诸葛亮的情况:诸葛亮字孔明,琅琊阳都人,因战乱避居南阳,隐居卧龙岗,与庞德公、司马徽等名士交往甚密,才华横溢,却淡泊名利。刘备已多次登门拜访,欲请其出山辅佐,但诸葛亮始终未明确表态。
得知这些信息后,周仓立刻回到破庙,将情况告知另外两名暗探。“如此看来,诸葛亮确实是个难得的人才,而且刘备对他志在必得。我们必须尽快查明他的真实意图,若是他真有辅佐刘备之意,便需按照贾军师的吩咐,提前动手。”道士模样的暗探说道。
周仓摇头:“不可心急。诸葛亮尚未应允出山,此时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