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转身,目光如炬,落在程国栋递来的照片上。
照片上,那些原本应该静静躺在“坦白角”里的匿名心事,被人提前取走,只留下幽暗的香灰痕迹,像是某种神秘仪式的祭奠。
“三天了,”程国栋的声音低沉,“所有的木箱,都出现了同样的状况。”
“取件路径呢?”周影问。
“与往年祭祖巡山路完全重合,”廖志宗的声音从电话那头传来,带着一丝凝重,“我亲自去了趟最老的一个村落,确实如此。而且……还有村民反映,深夜看到有人穿黑袍沿路焚纸,但火光呈诡异的蓝色。”
蓝色火焰?周影的眉头皱得更紧了。这可不是什么传统的祭拜方式。
“灰烬样本已经送检,”廖志宗继续说道,“结果显示含有特殊阻燃剂——常用于高档电子设备防火层。”
高档电子设备?周影的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一个词:数据。
“看来,有人借着‘拜山’的名义,行‘数据清洗’之实啊。”他喃喃自语,嘴角勾起一抹冷笑。
周影的
“告诉们继续‘拜山’,继续‘焚纸’。我们要看看,他们到底想掩盖什么。”
他要放长线,钓大鱼。
几天后,洪兴内部悄然启动了一个名为“百年族谱补录工程”的项目。
“以我廖志宗的个人名义发起,”周影指示廖志宗,“号召所有散居海内外的宗亲,返乡登记口述史。记住,报名通道必须设置在写作课系统内,所有语音都必须进行生物认证。”
写作课系统,那是周影精心打造的,拥有最先进的声纹识别技术。
任何试图伪造的声音,都逃不过它的法眼。
消息一经放出,立刻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那些漂泊在外的游子,纷纷响应,通过写作课系统,提交了自己的回忆录音。
短短三天,周影就收到了两千多条高清回忆录音。
“老码头仓库”、“账本埋榕树下”……周影在这些录音中,仔细筛选着每一个关键词。
他知道,真相往往隐藏在细节之中。
他将十余段提及这些关键词的录音,标记为优先核查对象。
他要从这些尘封的回忆中,挖掘出被掩盖的秘密。
就在周影紧锣密鼓地进行调查时,七叔突然造访了他的办公室。
七叔是洪兴的长老,在族中德高望重。
他为人正直,一直致力于维护洪兴的秩序。
“晟鹏,”七叔的声音有些沉重,“最近,族里不太平啊。”
周影示意七叔坐下,静静地听着。
“有人想改命,先得改谱。”七叔缓缓说道,从怀中掏出一本残破的族谱。
周影接过族谱,只见这本古老的册子上,布满了岁月的痕迹,纸张泛黄,墨迹斑驳。
“近年,有不少人私下找到我,请求修改祖先的记载。”七叔继续说道,“尤其是关于‘1983年码头血案’的表述。”
1983年码头血案?
周影的心头一震。
那是一桩悬案,也是周晟鹏“身亡”的导火索。
“我都拒绝了。”七叔的语气坚定,“族谱是祖宗的根,岂能随意篡改?”
“但他们并没有放弃。”七叔叹了口气,“他们竟然许以重金,请枪手伪造当年幸存者的证词。”
伪造证词?周影的这些人,为了掩盖真相,简直无所不用其极。
周影翻开族谱,只见其中一页,夹着一张发黄的纸条。
纸条上用朱笔写着一句话:“根不在火葬场,而在会议室。”
“这是……”周影的目光一凝。
“这是王雅婷搜查‘孝心科技’时,发现的字条。”七叔解释道,“笔迹经过鉴定,完全一致。”
根不在火葬场,而在会议室……这句话,再加上王雅婷的字条,都指向了一个共同的幕后黑手。
廖志宗的汇报电话,再次打了进来。
“鹏少,一切都准备好了。”廖志宗的声音听起来有些兴奋,“按照您的指示,我们已经安排好了‘补祭大典’。明天一早,就可以出发了。”
周影深吸一口气,点了点头。
“好。”他沉声说道,“明天,我们就去老码头,给老爸‘拜山’!”
第二天,天还没亮,廖志宗就带着一队人马,浩浩荡荡地向老码头进发。
他们打着祭祖的名义,扛着祭品,抬着香炉,一路吹吹打打,引人注目。
老码头位于郊外,早已废弃多年。
曾经的繁华景象,早已被荒草和破败所取代。
廖志宗带着众人,来到了一处废弃的仓库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