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武侠修真 > 华夏真相集 > 第十五集 军阀混战

第十五集 军阀混战(2 / 2)

前蜀光天二年六月,王建病笃。在弥留之际,遗诏说道:若太子确实不堪为帝,则置于别宫,另立贤者,休要害其性命。

嘱罢遂死。众臣举哀,奉太子王宗衍为帝,将王建下葬永陵。

便在此时,李克用兵败退往云州,与契丹部族可汗耶律阿保机在云中结为兄弟,约定共同对付朱全忠。

天复六年,梁军攻打沧州,燕王刘仁恭向李克用借兵。

李克用痛恨刘仁恭反复无常,不允其请。

儿子李存勖进谏道:今天下大势,归梁者十有七八,所忌惮者惟有燕晋合盟。争天下者不计小节,我如助燕,其必记我恩德,实为一举两得也!

李克用深以为然,于是派勇将周德威引兵五千,往助燕王。周德威一举攻破潞州,梁将丁会被俘,只得投降。遂使李嗣昭为潞州留后,沧州之围遂解。

朱全忠闻说潞州复被晋军夺去,甚不甘心,便命陕州节度使康怀贞领兵八万,又发魏博之兵二万,共起十万大军,会攻潞州。

六月,后梁军进抵潞州城下。晋国留守使李嗣昭见后梁军势盛,遂与副节度使李嗣弼避不出战,婴城固守。一面遣使飞报太原,向晋王告急。

李克用闻报大惊,乃聚众将说道:朱温此番发十万大军来夺我潞州,其势非同小可,是欲寻我决战也。不知哪位将军敢为先锋,领兵前去救潞州之困?

话犹未了,帐下一员大将出班,上前叉手施礼道:大王休长他人志气,灭我自家威风。末将不才,愿请令前往潞州,必擒敌将献于大王帐下。

诸将一齐扭头观看,见请令者正是晋王手下第一位智勇双全之将,官拜检校太保,赦封代州刺史的周德威。

晋王大喜道:若是贤卿肯去,那康怀贞不是你对手,孤心得安。孤封你为蕃汉马步军都指挥使,赐以符节,授便宜行事之权,可先斩后奏。领兵五万前去,孤发大军为卿合后。

周德威领旨谢恩,即刻领兵起行。

字幕:周德威,字镇远,小字阳五,朔州马邑人。

周德威随李克用征战十数年,屡破梁军,每立战功。自李存孝及李存信先后亡故,便为晋王驾下首将,名震天下。

此时既奉晋王将令,周德威便率马军都指挥使李嗣本、马步都虞侯李存璋、先锋指挥使史建瑭、铁林都指挥使安元信、横冲指挥使李嗣源等一班诸将,点了步骑精兵五万,离了晋阳,前往救援潞州。

八月之初,时近仲秋。周德威兵至余吾,排布军马,扎下营寨,命史建瑭、安元信、李嗣源三路兵出,前往冲突梁军后营。

梁将康怀贞闻报周德威兵至,不敢怠慢,即遣亲骑都头秦武领兵阻击。晋军三位大将齐出,秦武不是对手,一战而败。

周德威见前军得胜,遂挥师进至潞州城外,在梁军营外扎营,阵后结阵。

康怀贞由此两面受敌,支吾不住,只得遣使往开封求救。

朱全忠得到告急战报,因康怀贞久战无功,遂勃然大怒,诏命贬为行营都虞侯,复命亳州刺史李思安为潞州行营都统,率河北兵疾趋潞州。

李思安领命率兵到达,于晋军外围增筑深沟高垒,与康怀贞部形成内外夹寨,以为内防城内守军外突,外可抗击城外援军,固若金汤,滴水不漏。

同时又征调山东百姓运粮支前,以为长久之计。

周德威侦知梁军计划,便屡遣轻骑四出,截断敌军粮运。

李思安为保粮运,又从东南山口修筑甬道,直通夹寨。

周德威见李思安不惮烦琐,繁复筑营,则与众将昼夜轮番攻击,灵活机动至极。

如此攻守三月有余,终使后梁军疲于奔命自救,只得闭垒自固。

十一月,李克用为防梁军再遣兵增援,便令李存璋率军驰攻晋州,继遣别军袭击洺州,以牵制汴州,策应周德威。李克用不愧是沙场老将,果然是料敌机先,快人一步。

十二月十九日,朱全忠果遣河中及陕州兵救援晋州,以致再无余力增援潞州。至此大局部署已定,单等全线反击,与梁军进行决战。

俗语云: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李克用虽有匡复天下之志,奈何天不假寿。

西元九零八年,天佑五年正月。李克用病亡,终年五十三岁。

晋国文武群臣大悲,遂拥立世子李存勖继晋王大位,将老王李克用葬于雁门。李存勖为防内乱,遣使驰令周德威等退军乱柳,卫护国都晋阳,不可妄动。

当时后梁军久攻潞州不下,士卒疲惫,将校逃亡者数以万计。

朱全忠闻报晋王李克用病故,晋军已退,犹自怀疑是其诈死诱兵之计,欲召潞州军还师汴州。三月初十,朱全忠抵爱泽州,遣使至潞州大营,与诸将商议进退之计。

诸将皆已厌战,纷纷建议退兵。

惟李思安不肯,力排众议道:今潞州被困逾年,城内资用无补。援兵又撤,必是其朝内变故突起,事发肘腋。我若乘此一鼓作气,则潞州攻之必克,奈何撤围退兵耶!

使者遂归泽州,将李思安之语告于梁主。

朱全忠深然其论,又增兵三万,使匡国节度使刘知俊为行营招讨使前往。并另遣使节,去招降潞州守军。

当时潞州城中果如李思安所言,资用将竭,粮尽矢绝。但为迷惑梁军,李嗣昭与将佐每日登城宴饮,并斩来使,以示拒降。

朱全忠闻报大怒,又不敢就此拼力决战,乃命刘知俊率万余兵攻城,以试其虚实。

李嗣昭见是佯攻,此时却又示弱,不甚用力拒守。朱全忠终料潞州孤城指日可破,遂限期诸将破城,自率禁军返归京师。

周德威便趁此梁军犹疑之际,于四月急返晋阳,将大军留在城外,独自入城奔丧,伏于晋王灵前恸哭不止,又极具恭礼,谒见新主李存勖。

周德威于此千钧一发之际,冒险引领大军回京,在故主灵前大哭祭拜,此举非同小可,立刻便消除了主疑臣忧,朝廷复得安宁。

李存勖见外部大军归还,内部政局稳定,遂亲率大军,援救潞州。

乃乘后梁军骄惰散慢之机,与周德威等出晋阳疾驰南下,四月末进潜三垂岗。

五月初一日,凌晨。李存勖命周德威引军出击,乘大雾偷袭后梁军夹城营寨。后梁军戒备松懈,睡梦中突遭晋军攻击,只一个冲锋,便致惊慌溃乱。

晋军分兵两路,周德威率兵攻西北角,李嗣源攻东北角,填沟烧寨,擂鼓呐喊而入。

于是只经三五个回合冲锋,后梁军便即大败。招讨使符道昭因战马跌倒落地被杀,将士失亡万计,丢弃粮资器械无数,潞州之围就此得解。

李存勖整军入城,升殿高坐。李嗣昭等守将参见新君,晋王深加慰抚。周德威因功被拜为振武军节度使,加授检校太保、同平章事,升任蕃汉马步总管。

潞州战败消息传至汴梁,朱全忠良久不语,终至仰天长叹:生子当如李亚子,李克用虽死犹生。我子与其相比,便如猪狗。恨我百年之后,大好江山基业,必为李克用子所得!

此番朱全忠无奈之叹,岂非当年武侯诸葛亮心中所想!

按下晋阳,再说陇右。

凤翔节度使李茂贞自闻朱温篡唐建立后梁,紧决不予承认,自己仍用唐昭宗天佑年号,以示与后梁对抗;并联合前蜀王建虚张声势,发布讨伐朱温檄文,声称要兴师问罪。

其后江淮诸侯中,强者先后称帝,唯独李茂贞只称岐王,不立帝号。但亦开府设置百官,以其所居为宫殿,妻称皇后,仪仗同于皇帝,并无两样。

史说李茂贞形如老鼠,颇多机智谋略,对于用兵打仗之事,一经耳闻眼见,便不会忘。却又性格宽宏,甚少猜疑,因此能得部众拥戴,皆愿跟随。

曾有人诬告部将符道昭谋反,符道昭无以自辩,心中惶恐不安。李茂贞则亲到符道昭府中,撤掉卫士,在其府中饮宴至晚,熟睡一夜而回。

其又尽心侍母至孝,母丧时哀毁愈度,闻者无不赞扬。

李茂贞虽有仁孝之德,且宽容大度,奈统兵无方,滥封乱赏,军无纪律,故无战力,故为朱温所欺,常求助依附于李克用。

乾宁二年,夏州定难军兵马使李思恭死,部将推举其弟李思谏为定难节度使、承袭夏国公爵位,检校司徒、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八月,邠宁节度使王行瑜要求唐廷加封尚书令不成,与凤翔节度李茂贞举兵进犯长安。李思谏弟李思孝与河东大将李存信合兵勤王,攻打叛军。

李茂贞听说河东兵马杀到,不敢与李克用为敌,遂斩杀养子李继鹏,并上表请罪。唐昭宗以李思谏为邠宁东北面招讨使,兼宁塞军节度使,以分李茂贞权势。

李茂贞拒不奉诏,再次兴兵逼近长安。唐昭宗逃奔华州,诏封李思谏讨伐李茂贞,李思谏并未出师,李茂贞自动退军。

邠州节度使李继徽原名杨崇本,乃李茂贞养子,欲替义父出气,遂率领六镇兵马攻打夏州。李思谏遣使去朱温处告急,朱温派部将刘知俊等击退李继徽。

朱温篡位称帝,授李思谏为检校太尉、兼侍中,并兼邠宁节度使。次年十一月,李思谏卒,三军拥立李思恭之孙李彝昌为夏州留后兵马使、邠宁节度使。

西元九一四年,后梁乾化四年,十二月。

邠州节度使李继徽被其子李彦鲁毒死,李彦鲁自为留后节度使。

次年四月,李继徽义子李保衡又杀李彦鲁,自称留后,并以邠、宁二州投降朱梁。

同年五月,李茂贞派彰义节度使刘知俊率军夺回宁州,进围邠州,被梁将霍彦威全力固守,岐军围攻半年不克。

十一月,刘知俊势穷降蜀,李茂贞又以长子李从曮继镇泾原。

后梁贞明二年十月,蜀主王建伐岐,进击陇州,继任邠州节度使李继岌率众弃城降蜀。李茂贞遂废保胜军,将陇州并隶凤翔镇。

西元九一八年,前蜀光天元年。

先主王建病死,太子王宗衍即位。后改名王衍,年号乾德,上先父王建庙号为高祖,谥号神武圣文孝德明慧皇帝,并以生母徐氏为皇太后,姑母为皇太妃。

王衍即位为帝时年仅十七岁,不会处理朝政,同时也志不在此,便干脆将军国大事皆托于宦官,自己则每日寻欢作乐。

至此前蜀朝廷混乱不堪,宦官弄权,皇太后与太妃公开卖官鬻爵。

一众权臣也不愿落伍,礼部尚书韩昭主持考试选才,更是公然收贿舞弊。并厚颜无耻奏请后主王衍,要求把蓬、渠、巴、集数州刺史位置给他,由其估价售卖。

时有阆中人何奎,精通数术,能预言未来,与诸多公卿贵族都有密切往来。至暮年之时,何奎忽然想出仕当官,便通过行贿获得兴元府少尹。

宦官严凝月因善歌,颇得王衍宠信,得封蓬州刺史。

由此朝廷上下卖官鬻爵成风,至于营私卖狱,贪赃枉法,更是常见之事。

前蜀乾德二年七月,王衍下诏北巡。次月从成都出发,经汉、利、阆数州,历时五个月,沿途旌旗招展,百里不绝。

王衍身披金甲,珠帽锦袖,执弓挟矢,百姓望之,皆谓之灌口二郎神。蜀主所到之处,官员自然盛宴款待,所费财物不计其数,百姓不胜其扰。

咸康元年十月,秦州镇守使王承休谎奏,说秦州美女甚多。王衍垂涎不已,尤其闻说王承休之妻严氏貌美,故此不纳诸臣力谏,远游秦州。

但当王衍率数万大军从成都北上之时,后唐庄宗已发兵进攻汉中。

字幕:残唐天佑七年,朱梁开平四年,西元九一零年,岁在戊子。

十一月,卢龙节度使刘守光发兵至涞水,欲攻占定州。

梁主朱温佯称助成德节度使王镕拒刘守光,派供奉官杜廷隐等率精兵三千进驻深州、冀州,企图借机消灭成德、义武两镇势力。

成德节度使王镕、义武节度使王处直闻报大慌,不约而同先后遣使,来向晋主李存勖求援,表示愿与晋国结盟,并共推李存勖为盟主。

晋廷诸将均说二镇向来反复无常,皆建议高坐晋阳太原,隔岸观火。

晋王李存勖力排众议,毅然发兵相救。于是亲率晋军东进,使蕃汉马步总管周德威为前部先锋,兵发赵州,与幽州之军隔河下寨。

朱温早疑王镕与李存勖相通,闻报晋军大出,更证其疑。复引发前番潞州兵败之恨,于是冲冲大怒,命大将王景仁为北面行营招讨使,韩勍为副,李思安为先锋,共率大兵四万,经河阳向邢州进兵,于当年十二月至于柏乡。

王镕大惧,遣使向晋王告急。李存勖亲自领兵至赵州,与周德威会合,义武节度使王处直为求自保,亦派精兵五千前来支援。

晋军进至柏乡,于野河北岸安营下寨,安插栅栏,筑土为城,与梁军夹河对峙。

按下卢龙、成德、义武诸军不论,此番梁、晋两国尽出精兵猛将,阵势果然非同寻常!

次日清晨,晋、梁二军各击鼓三通,发兵出营,沿河列开阵势。

晋军首将周德威欲要建功,遂先派三千骑兵渡河,前去梁营挑战,并直击其阵两翼,先俘梁军百余人而归,以助三军锐气。

梁军急调兵反应,追之不及,乃变换阵法,以中军护住两翼,以备再战。

李存勖在对面看得明白,便与周德威共议破敌之策:今我孤军远来救难,深入敌境,宜大举渡河,速战速决,公谓如何?

周德威却道:臣谓不然。盟友成德军善于守城,但却不善野战。我军多是骑兵,却是善于野战,而不利攻城。今梁军面水背城列阵,不利我骑兵,臣以为宜按兵不动,待梁军士气衰退,再伺机出击可也。

李存勖闻而不悦,自回营帐。

周德威见晋王不悦,乃对监军张承业说道:我闻梁军主帅乃王景仁,其人最会用兵,有大将之才。今我军与梁军仅一水之隔,其初战失利而不忙乱,并不急于反击者,必有阴谋预为之备。我军今番日间小胜,大王便起轻敌之念,三军诸将亦必认为梁军不堪一击,急于建功,便不为备。倘梁军于夜间造桥渡河,来袭我大营,则我军将被全歼,片甲不回矣。

张承业信以为然,遂问:然则若何?

周德威:若依末将之计,我军当退守鄗邑,引诱梁军远离其营垒,再以“敌出我归,敌归我出”之计,出轻骑抢掠梁军粮草军需。则不出旬月,梁军必为我破。此间利害,望将军向大王详为析之,则三军之幸,我大晋国之幸也。(本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