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王勃他们如此说,在场众人都深以为然,诚然,对于显庆位面,开元位面等各个位面来说,作品虽然还能通过现代这边传回去流传千古,但其中内核估计得让那些位面后世的学生们挠头。
想想那时的学校里。
学生:“老师,为什么杜甫会写国破山河在呀?我记得杜甫生活的那个时候都是我们破别人国吧?难道杜甫是歪果仁?”
老师:“我不到哇。”
学生:“老师,历史记载王勃没去过滕王阁呀,为什么会作滕王阁序呢?”
老师:“可能……看过照片吧……”
但就算是这样,其才华大家也不觉得会因此而埋没,说不定,以后还有别的作品出来嘛。
《滕王阁序》不写了,到时大唐有摩天大楼,《登云楼序》可以写吧?《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没记载,那《送杜少府之任高卢》可以写吧?
《春望》没历史依据,那《富士山上》可以写吧,《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没历史依据,那《闻官军收密西西比》,可以写吧?
真有才的人,不管什么环境都能夺目耀眼。
那兰亭雅集的热闹起来后,场面就变了,毕竟,写诗作词这事,谁能比得过你们啊?
这和现代人穿越大唐去平康坊吃酒做哑巴有啥区别?
于是场面变成了……
羽觞杯到了谁那,谁就喝酒表演才艺。
唱歌也行,舞蹈也行,再不济整个活说个段子都行。
这怎么不算是现代“文”会呢?
这样玩,游客们就来劲了。
“我要化作一朵六千里的火烧云!!!”
“无关风月~我题序等你回~”
“山外那青山楼外楼~”
这是正常唱歌的情况。
到最后,场面又不对了,这不是有条水渠嘛。
好,一人一边,玩成了对唱。
王羲之头疼吗?一点也不。
他只觉得,后世踏马的太多姿多彩了!
没白重活一世!
远在梧桐街搞互动的谢道韫看着李清照发来的现场视频。
王羲之一边搂着李白,一边搭着项羽。
三人喝的面红耳赤的在那朝着对面的刘邦司马光和游客们吼。
“你要让我来啊!谁特么不愿意来啊!哪个犊子,才不愿意来啊!”
身边的蔡琰看的差点茶都喷了。
“令姜,这,这是你家公?”
谢道韫迅速息屏,头摇的和拨浪鼓似得。
“不不不,昭姬姐您看错了……”
然后又想起下一场好像就是自己和蔡琰要去了,头疼啊头疼,听说曹操也要去,完了更头疼了。
王羲之那边把兰亭雅集玩成了大型趴体现场,玩了个大俗即大雅。
而在梦华城里,原本凑不上上巳节的大宋,正在玩真正雅的。
上巳节虽然在宋以后衰落了,但是,我大宋自有国情在,这完全不影响我们大宋为了小钱钱硬蹭啊!
湖边一处雅致庭院里,此时也是人满为患,但都让出了中间的区域。
游客看着这庭院的装饰,花木扶疏,假山小池,清幽雅致,几个案几摆放着。
赵祯,苏洵,苏轼,曾巩,王安石,包拯,宗泽,陆游,阿斗。
嗯,为什么阿斗也在?这不是顶了赵构的号嘛,人家的记忆也有,人家也是会茶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