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釜底抽薪(1 / 2)

章武十年,五月下旬,长安,九极宫。

“你说什么!”

刘瑁猛地从御座上站起,手中的朱笔“啪”的一声掉落在御案上,滚了几圈,留下了一道刺眼的墨痕。

“曹丕死了?司马懿在襄平叛乱成功,曹真、曹洪、曹肇尽数战死于卢龙塞,司马懿还自封辽公?”

他双目圆睁,难以置信地盯着殿下前来汇报的锦衣卫指挥使刘璝,一时间竟觉有些荒谬……

他知道司马懿素有野心,也知道在后世曹睿时期,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后大权独揽,而后以晋代魏,一统了三国。

但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司马懿竟然会选择在此刻,在汉军兵锋正盛,辽东风雨飘摇的当下悍然发动!这不啻于自断臂膀,将一个巨大的破绽,赤裸裸地暴露在自己面前。

这其中究竟发生了什么?

“到底发生了什么?将所有细节,原原本本说给朕听!”

刘瑁缓缓坐回御座,声音已经恢复了往日的沉稳,但那双微微眯起的眼眸中,却闪烁着骇人的寒光。

“回陛下。”

刘璝躬身,将早已烂熟于心的情报娓娓道来。

“事起于曹丕一纸调令派司马懿前往三韩,与我军董袭、陆逊两位将军对峙,同时,将其大部分兵权,移交给已故曹彰的继任者,大将军曹真。意图削司马懿兵权,将其调离中枢。”

刘璝沉声汇报道。

“然后呢?”

“结果,司马懿当晚便发动兵变,他暗中联络了征东将军高览等人,以雷霆手段控制襄平宫禁,对外宣称曹丕忧劳成疾,不幸病故,而曹真图谋不轨,意欲叛乱。

司马懿凭借高览的兵符与中书令刘放伪造的诏令,轻易便掌控了全城禁军,与仓促应战的曹真展开了激斗……”

刘瑁听着,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龙椅扶手,发出沉闷的声响。

他摇了摇头,嘴角勾起一抹复杂的弧度。

“釜底抽薪,毕其功于一役……好一个司马仲达,果然还是走到了这一步。”

“曹真虽勇,但仓促之间如何能对付蓄谋已久的司马懿,他拼死护着曹丕的王后甄氏与太子曹叡突围。

但在乱军之中,太子曹叡为暗箭所伤,身死当场,司马懿随后更是拥立了曹丕的二子曹协为新帝,自领大将军兼大都督,总摄军国,随即亲率大军,追击曹真至卢龙塞。”

“那何以曹真、曹洪都……”

“曹真本就旧伤未愈,从襄平一路血战,伤势过重,至卢龙塞后不久便已身亡。

曹洪与曹肇为报血仇,同时也为了给甄氏拖延时间,死战卢龙塞,城破之时二人双双战死。

唯有燕王曹宇,带着甄氏与东乡公主曹蕙一路西行,来到了蓟城,而后,我们便得知了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

听完这一切,刘瑁眼中的寒光愈发凛冽,却又忍不住轻笑出声,那笑声中充满了毫不掩饰的讥讽。

“然后,司马懿就凭着剿灭他口中‘曹氏叛逆’的功绩,自封为辽公?呵,他难道忘了,他口中的先帝曹丕,也不过是朕册封的一个燕王。没有朕的允许,他也敢称公?”

“回陛下,锦衣卫密报,司马懿的使臣,眼下正在赶赴长安的路上,想来……便是为此事而来。”

“那曹宇和甄宓如今何在?”

“已由赵云将军派人护送,出了并州,正在从河东前往潼关的途中,不日即可抵达长安。”

“好……”

刘瑁缓缓点了点头,目光投向殿外,仿佛穿透了层层宫墙,看到了北方那片被战火与阴谋笼罩的土地。

“如此看来,司马懿这头老狼贼心不死啊。他是想用一个傀儡皇帝,挟着半个残破的幽州,来抵御我大汉的天兵吗?”

“陛下,如今辽东大乱,正是我军……”

刘璝试探着问道。

刘瑁摆了摆手,打断了他的话,眼中精光一闪。

“传旨,召军机处重臣即刻前往两仪殿议事!”

“喏!”

一个时辰后,两仪殿内。

军机处内如今还在长安的文武重臣齐聚一堂,毛玠、田丰、徐庶、张任、赵云……一张张熟悉而可靠的面孔上,都带着几分惊异与深思。

司马懿的这番操作,如同一石激起千层浪,彻底打乱了所有人的预期。

“陛下,臣以为,此乃天赐良机!”

性情刚直,跟随刘瑁回返长安的魏延率先出列,声如洪钟。

“司马懿篡逆,辽东人心惶惶,我军当趁此良机,尽起大军,以雷霆之势将那曹家与司马氏尽数剿杀,则幽燕可一战而定,天下可一统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