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婆惊闻爱妻为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自尽,这一噩耗仿若晴天霹雳,直刺他的心窝,让他心如刀割。他实在难以承受这残酷的现实,痛苦与自责如潮水般涌上心头,将他的内心淹没。在那无尽的哀伤中,湿婆毅然决然地决定远离尘嚣,奔赴喜马拉雅山的深处,过起隐居修行的生活,与外界完全隔绝。他妄图借此平息内心的剧痛,寻觅心灵的安宁。时光匆匆,一万年的悠悠岁月转瞬即逝。在这漫长的时光长河中,湿婆沉醉于苦行的世界,渐渐淡忘了尘世的喧嚣与纷扰。然而,命运的巨轮却并未停歇,依旧无情地转动着。
逝去的萨蒂如凤凰涅槃般转世成为了雪山神女,她携带着前世的记忆和情感,宛如一颗璀璨的星辰,重新降临到这个世界。尽管身份已然改变,但她对湿婆的爱却如同燃烧的火焰,炽热如初,刻骨铭心。当雪山神女得知湿婆在喜马拉雅山中隐修时,她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寻觅他的征程。一路上,她饱经风霜,历经无数艰难险阻,终于抵达了湿婆的修行之地。然而,此时的湿婆犹如一座冰冷的雕塑,早已不是当年的他。经过一万年的苦行,他已然化身为一个无欲无求的苦行者,对世间的一切都仿若过眼云烟,无动于衷。雪山神女的出现犹如平静湖面上投入的一颗石子,并未在他心中掀起丝毫涟漪,他依然沉浸在自己的修行世界中,对外界的一切都视而不见。
面对湿婆那如冰山般冷漠的面容,雪山神女的心仿佛被千万根钢针同时刺穿,绝望和无助如潮水般涌上心头。她百思不得其解,为何湿婆会对她如此绝情,难道前世的爱就如同那镜花水月,转瞬即逝,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吗?在这走投无路的绝境之中,雪山神女毅然决然地决定向爱神伽摩求救。她坚信,唯有爱神那如春风般和煦的力量,才能融化湿婆那颗如磐石般坚硬的心,让他重新回到自己的身旁。
在一个风和日丽、阳光明媚的日子里,雪山神女怀揣着对湿婆那比海还深的爱意,如同往常一般,踏上了前往喜马拉雅山的道路。她的步伐轻盈得如同翩翩起舞的蝴蝶,穿过那茂密得如同绿色海洋的森林,越过那潺潺流淌着的、仿佛在欢快歌唱的溪流,终于来到了湿婆所在的地方。
湿婆宛如一座巍峨的山岳,沉浸在冥想的海洋之中,他的身影高大而庄严,仿佛与天地融为一体。雪山神女宛如一朵盛开的雪莲,静静地伫立在一旁,她的目光如同清澈的溪流,凝视着湿婆,心中充满了敬畏和爱慕之情。就在这时,爱神伽摩如同轻盈的蝴蝶,悄然降临。他手持由甘蔗、蜜蜂和蝴蝶编织而成的弓箭,搭上用鲜花编织而成的箭枝,那箭枝如同绚丽的彩虹,瞄准了湿婆的心脏。随着一声轻响,箭枝如闪电般疾驰而出,直直地射向湿婆。中箭后的湿婆,突然间感受到一股汹涌澎湃的情感如潮水般涌上心头。他的目光如同炽热的火焰,落在了面前的雪山神女身上,心中涌起了无尽的爱慕之情。雪山神女的美丽和温柔,如同春风拂面,让他忘却了一切,只想将她紧紧拥入怀中。
然而,就在湿婆沉浸于这美妙绝伦的感觉之际,他恍然惊觉,这一切皆是爱神伽摩的鬼斧神工。他的怒火如火山喷发般瞬间被点燃,只因他深知爱神伽摩的企图,乃是要让他摒弃苦行,再度深陷爱欲的泥沼。湿婆的额头蓦地裂开,第三只眼睛霍然张开,迸射出一道犹如宇宙毁灭之光的神火。这道神火恰似熊熊燃烧的烈焰,须臾之间便将爱神伽摩吞噬殆尽。爱神伽摩在火海中苦苦挣扎,其身躯却在神火的灼烧下渐渐化为灰烬。然而,出人意料的是,爱神伽摩并未因此殒命。尽管他的肉体已被烧成灰烬,但其灵魂却依然顽强存在。自那以后,爱神伽摩摇身一变,成为一个无形无貌的神祇,他的存在唯有通过人们内心的感触方能察觉。正因如此,爱神伽摩被印度人誉为“无形”,他的传奇故事亦成为印度神话中的经典传说,流芳百世。
湿婆派,宛如印度教派别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以湿婆神为至高无上的神祇,备受人们的尊崇。这一教派的历史犹如一条奔腾不息的长河,源远流长。据现存文献的记载,早在西元二世纪的贵霜朝时代,湿婆派便已如一颗闪耀的星辰,拥有着令人瞩目的影响力和强大的势力。在众多的佛典之中,我们常常能够读到关于崇拜自在天或大自在天的涂灰外道,以及那些以骷髅为首饰的外道等相关描述。实际上,这些外道都如同湿婆派的忠实信徒,他们是湿婆派的虔诚信徒和修行者。
湿婆派的信徒们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星,他们用独特的标识——在前额以及胸部、手腕处,用灰、白檀或者番红花等颜料涂上的三道横线,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闪耀着属于自己的光芒。这一标识被称为Tripu爞愀,是湿婆派信徒身份的重要象征,仿佛是他们与湿婆之间紧密相连的纽带。
在当今的印度教诸派中,湿婆派与毗湿奴派宛如两棵并立的参天大树,堪称最具实力的两大派别。它们在印度教的发展历程中犹如两座坚不可摧的堡垒,各自拥有大量的信徒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印度教的繁荣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自六、七世纪起,湿婆派如同一颗分化的种子,分裂成各具独特圣典及神学的若干支派,其中较重要的七派,宛如七颗耀眼的明珠,散发着迷人的光彩。
圣典湿婆派,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南印度塔米尔地区闪耀着耀眼的光芒。它宛如一座知识的宝库,拥有着多达二十八部的圣典,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Kāikāgaa》。这些圣典被视作湿婆神的智慧结晶,具有无与伦比的权威性和神圣性。该派的神学思想犹如深邃的海洋,独特而神秘,将世界划分为三个原理:主(pati)、家畜(pa甁)和绳索(pā愁)。所谓“主”,恰似那高不可攀的巅峰,是至高无上的主宰神湿婆,他代表着绝对的力量和智慧,宛如宇宙的核心。而“家畜”则宛如迷失在荒野的羔羊,指代个体的自我,象征着人类的灵魂和精神。至于“绳索”,恰似那紧紧缠绕的枷锁,是那些非精神性的物质,它们如绳索般束缚着个体我,使其难以挣脱束缚,获得真正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