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子束流,发射!”
能量曲线再次爬升。
数值轻松越过了之前基准线,冲向更高的区域。
很快,能量来到了一个离谱的值。
这对于打破一个化学键来说,这简直是屠龙刀去杀鸡!
但氧化金依旧稳定。
能量在所有人的注视下继续攀升,仿佛没有尽头。
已经快要接近这台粒子对撞机的设计上限了。
再往上增加,束流的稳定性就无法保证,设备本身也可能受损。
但氧化金依旧稳定。
“停止实验,更换实验品,进行下一次实验。”姜启下达了指令。
能量大到这种程度,一方面确实是对撞机已经接近极限,继续增长存在安全风险。
另一方面,再这样无限制地增加能量也没有意义了。
他们已经得到了足够的信息。
但多次实验是个好习惯,能得到一个更准确的结果。
后面每一次实验,能量都飙升到接近对撞机的上限,每一次,那些被诡异场维持的氧化金都表现出惊人的稳定性,远远超过正常化学键所能达到的强度。
现在要从科学的角度说这个氧化金绝对稳定不太严谨。
他们只能说,在人类能够达到的最大能量范围内,无法破坏这个化学键。
也许在更高的能量下,它会分解,也许不会,目前无法验证。
由他们轰击用的最高能量,减去基准能量,可以得到一个值,这就是能量的差值。
这部分能量哪来的?
现在的只有一个解释。
诡异场本身携带能量。而且这个能量可以被传递、被注入到物质系统中。
尽管没有轰击开氧化金,但他们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至少他们知道了,诡异的场可以为目标提供能量。
而且,还可以得出一个不太严谨的假设,诡异的场可能和污染这个现象有关。
姜启在纸上写下四条诡异场的特征。
“诡异场≠已知的四种基本力。
诡异场可以凭空创造物质。
诡异场携带能量。
诡异场的作用范围有限,但边界清晰。”
那么接下来就是要解释场的能量是哪来的?还有就是氧原子哪来的?它究竟是怎么创造的氧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