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哥,我也好长时间没见到你了,没想到四哥的动作竟然如此之快”。
“唉!如果没有十七弟的帮忙,我怎么会如此顺利拿下南京城呢,本来是想让17弟你好好休息休息,可是明日我打算率领众人前往皇陵祭祀,17弟与我还有众兄弟都是父皇的子孙,所以于情于理都应该通知你一声”。
“4哥…,皇陵祭司的事情,我能不管吗,遇到多大的困难都得过来,只是有一件事情我得提醒4哥,眼下奸臣未除,而皇上又不知所踪,这大明天下毕竟是我朱家的,所以17弟还是想请4哥主持大局呀”。
“十七弟,你这是说的哪儿的话?大明天下是我朱家的不假,可是如此重担压在四哥的身上,四哥真是承担不起呀,自平叛之日起,4哥与十七弟早就有言在先,而且4哥北平住惯了,如今大事已定,4哥只想回归北平故居,至于说执掌天下,我觉得还是有17弟来担此重任比较合适啊”。
“不不不,四哥,这份重任17弟已经担待不起了,更何况多年的征战,也使我封地劳民伤财,封地的百姓也是怨声载道,我不能丢下他们不管,我已经决定,等祭司的事情结束之后,我愿率部返回封地”。
“像17弟这样的人才就这么离去了,是不是有些屈才了?就算你不想做这个天下,4哥也愿与你平分天下,毕竟17弟手里还有这么多的精兵强将啊”。
两人几句看似嘘寒问暖的话,实则却饱含杀机,而且朱棣的意思也是再明白不过了,宁王朱权手中精兵强将无数,而且现在叶霜的意思又是摇摆不定,让朱棣琢磨不透,一旦他们二人联盟,那么他得到的天下也是一个虚晃的天下。
但是让朱棣没想到的是,朱权随即率领众藩王跪倒在地说道:“四哥,你就不要推辞了,天下重任必须由四哥来担待,十七弟论谋略、论治国根本不可能跟四哥您相提并论,为了天下百姓,为了大明的江山,希望四哥能够以大局为主,而且我宁地的将士大半都是我的兄弟兵,大家经过多年的征战已是疲惫不堪,我们大家只想回家,不想留恋此京城,十七弟和众多兄弟来时已经商量好了,我们愿为大明为世代戍守边疆,遵循父皇旨意,请四哥不要再推辞了”。眼见藩王如此举动,朱棣一时之间也不知所措,因为此刻的叶霜并没有表明态度,他也一直在观察叶霜的举动,而叶霜也明白他做了这么多的努力,为了就是今天,随后他急忙跪倒在地:“”王爷,我觉得宁王殿下说的是,这天下共主还是需王爷您这样德才兼备的人才能够胜任”。
“叶霜你这是干什么?快起来,快起来…,你可是我北平的一大功臣,说到底,如果没有你的话,本王不可能成就此大事,就算十七弟也不看的与我共享天下,可以你的功劳与本王平起平坐,那是绰绰有余啊,毕竟你身后可有一大片的武林人士,为之效力”。
“不不不…,燕王,我叶霜没有如此的野心,更何况我志也不在此,这么多年来的战乱,不但百姓流离失所,就连我正气盟等各门派也是伤亡惨重,多少英雄豪汉都拜倒在刀剑之下,我叶霜实在不忍心看到门派中人再有人无谓的牺牲,更何况我埋剑山庄千年以来都是一个与世隔绝之地,我一直都想带着族人看看外面的世界,可是经过这么多的事情,我发现外面的世界也并没有那么好看,燕王有所不知,前不久我和宁王商量过了,由于宁地这些年民心不稳,土地、水利破坏严重,我已决心带领族人以及我正气盟人士移居到宁地,重新隐居,不再问江湖事,也不再过问天下政事,只想给老百姓做点实事,请燕王答应我们吧”。
“是呀四哥,我已决定,打开粮仓,接济灾民,化兵为民,同时接纳叶盟主他们,这不免也是一件大事呀,哈哈…,”。
燕王眼神当中还是有些闪躲,看着面前的两人,他更多的还是不愿意相信。更何况叶霜此举明显是在保护这些藩王们,就当朱棣打算在开口之际,突然间军师徐广孝却出现在了大殿之上“燕王既然叶盟主与众藩王已经去意已决,我觉得燕王还是不要强人所难了”。
“大师…”。
“唉,燕王,眼下大明经过几年的靖难之役已是伤痕累累,大家既然都是朱家子孙,一定要同心协力,更何况现在内部外部都不稳,燕王想要重整河山,那外部就需要一个得力的干将,那么宁王就是当之无愧的统帅呀”。
听着许广孝的话,朱棣虽然似懂非懂,但是最终还是答应了他们的请求,因为他心里面对于许广孝还是非常有信心的,他明白大师肯定是有他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