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京这么久,尽管郑仟对李显儿依旧无微不至,可对方却再没有提过让她进门的事。李显儿也晓得她的手段不甚高明,可是管用就成。之前的种种确实如同她想的,奈何郑家不都如同郑仟一般纯良。而如今就连郑仟也默认了家里的安排,这让李显儿心里十分不安。聘为妻奔为妾,这是老理。倘若将来某一日,郑仟功成名就时,郑家为郑仟明媒正娶一位贵妻,李显儿真的想不出该如何应对。偏偏郑家人因为三太太和郑十三的关系,都对她退避三舍,这让李显儿心中又恨上加恨。
可没法子,如今她已经没了退路,必须要把脸凑过去。李显儿相信一句话‘人心都是肉长的’。当初她靠的是郑仟怜悯,兄长恩情才有了目下的局面。时至今日,李显儿相信,这个法子依旧有效。
不过郑八爷夫妇并没有给李显儿太多日子卖惨,三日后就启程继续赶路回乡了。
原本郑健夫妇是想着小住一段日子再启程的,毕竟水路枯燥。之所以改变初衷,原因很简单,朱氏虽然出身武将,可是对于内宅也有心得。李显儿的手段,在她看来完全就是班门弄斧。奈何从十三姐那里得知了李显儿乃是李怀的妹子,也不好拆穿。再就是这参将官厅位置不好,青楼楚馆遍布四周,根本不是清净之地,如此只能尽快离开。
李显儿却不晓得其中关窍,反而以为是十三姐在搬弄是非,故而更加愤恨。
因为船是在淮安由郑仟重新调拨的运军漕船,因此夫妇二人也算开了眼。
安排给郑健等人的漕船是一艘二百料的平底沙船,船头置泰山石敢当,桅杆悬姜太公在此旗,内里十几个舱室,实行更香计程(每更约10里)。升帆之后,远比郑宽为他们找的江船要快,还稳。
郑健一行从淮安出发后,经清河县清口驿,桃源县桃源驿,宿迁县古城驿、钟吾驿,邳州直河驿、下邳驿,新安驿,徐州彭城驿,沛县夹沟驿、泗亭驿,沙河驿,鲁桥驿,济宁州南城驿,开河驿。四月二十日,郑健一行来到安山县。
每到一地停靠,郑健都会拿着郑宽的名帖投宿驿站。得知是郑中堂的兄长,驿丞哪敢怠慢。甚至偶尔还有当地官员得到消息,不要脸面的凑了过来。好在有郑宽叮嘱,郑健只是吃喝,不敢接受礼物。饶是如此,郑宽给他回乡的五百两盘缠,盛安、郑仟、唐四郎、边三郎给他的五百两仪程,直到如今都没有动过。
因为金线闸通行自有定数,故而郑健等人所搭乘的漕船需要在此停留一日。如同以往般,郑健一行人再次拿着名帖投宿安山驿。驿丞同样与之前的馆驿一般,赶忙将最好的院子腾出来供他们使用。
安山驿临港而建,旁边有镇名为安民镇。待安排妥当后,闲来无事的郑健提议,他带着朱氏入镇游玩。朱氏大概猜出对方心思,虽然无奈,却还是应了。于是夫妇二人带着一个丫头,一个书童还有一个家丁进了镇子。
出乎众人预料,这镇子不大却五脏俱全,八作五行应有尽有,街面上更是摩肩擦踵。郑健打听了才晓得,平日里这里虽然热闹却也没有这老多人。赶巧今个儿是镇上的莲花寺庙会,故而周围十里八乡的人都赶了过来。朱氏本就不喜热闹,立刻想要回去。郑健却偏偏喜欢热闹,正在二人郑直不下时,远处传来斥责声。
二人看去,七八个豪奴拿着清道牌和棍棒正在驱赶沿途众人,这些人身后一辆写着‘徐’字的马车缓缓行了过来。
家丁赶忙挡在郑健夫妇身前,与此同时,也有人挡在了他们身旁几个男女身前。
那些豪奴瞅了眼郑健等人,虽然依旧咋咋呼呼,却绕过他们走了过去,依旧对旁人呵斥。
片刻后,马车从众人身旁驶过,停在莲花寺山门外。一个美妇人带着个稚子,在丫头婆子搀扶下,走出车厢。此时寺内走出个相貌堂堂,身披袈裟的大和尚迎了过去,与那美妇见礼。攀谈几句后,大和尚亲自迎导那美妇进了寺。
“唉?”郑健收回目光,扭头问“你瞅着那像不像……”这才发现朱氏脸色不好看“咋了?”
“我累了,官人回去吧。”朱氏没有解释,扶着丫头转身向驿馆走去。
郑健这半年在南都仗着六叔和十七弟的名头很是快活,朱氏有心劝,却无济于事。没法子,时移世易,她的娘家还要靠郑家。这也是她改了主意不在淮安久住的原因之一,才住了三日,却有两日宿在外头。如今劝已经不顶用了,她只能防微杜渐。可大庭广众之下,对方盯着人家娘子,还是个半老徐娘……果然郑家家风不正。莫忘了十七爷那五十老妾如今已经艳名在外,哪怕她在南都都如雷贯耳。
郑健莫名其妙,一甩衣袖,向另一边走去。他身旁的书童与家丁对视一眼,无可奈何,赶紧分头跟了过去。出门在外,女眷还是要小心些。至于八爷,怕是对方此刻也不愿意太多人跟着。没法子,在南都这半年,八爷跟着那位盛秀才还好,可还结交了不少浮浪子。夜里敲寡妇门的事,也不是没有过。
近处几人里,黑脸的妇人收回目光,扭头对身旁的佳公子道“大嫂,我们也回去吧。”
易钗而弁的娄氏有些不得意,她好不容易才下船透透气。身后同样易钗而弁的金蝉见此,不动声色的打开折扇,为娄氏扇风“好吧。”
自从两年前白石进京后,除了偶尔的只言片语寄回,就再没了消息。她就只能和阿姑主仆,还有金蝉相依为命。不曾想年后有人拿着信物找了过来,自称是白大监的家人,接他和阿姑上京。娄氏这才晓得,如今白石已经是御马监的太监,还颇得盛宠。
张氏和白家人自然高兴,尤其是盼着给白石过继儿子的那几个叔伯。可是娄氏却并不满意,无它,如此岂不是所有人都晓得了她的尴尬处境。奈何事已至此,不但母亲劝解,就连兄弟娄伯都想要跟着她入京。娄氏这才心不甘情不愿应下张氏,在上月启程动身。为了以防不测,这次除了她们婆媳二人外,娄伯和白石的几个堂兄弟也一路相随。
众人眼瞅着就要到码头,远处一个中年汉子迎了过来行礼“禀老太太、太太,俺们的船可以启帆了。”
娄氏一愣,她们的船可是刚刚到这里没多久,听刚刚街面上的读书人讲,最快也要明日才能启程的。
“这般快?”果然张氏迟疑的看向右手边的青年,这是白石的堂兄,唤做白玉,还有个秀才功名。
“十二郎的本事大着咧。”白玉却并没有质疑“婶子、十二嫂,俺们快些登船吧。早一日到京师,就早一日见到十二郎了。”
身旁同来的,其余几个白家子立刻附和,非但没有不满,反而得意洋洋。没法子,旁人的船都要等着,他们的船却可以直接通过,还有啥比得上这让人得意?
娄氏见事已至此,也没有多言,对扭过头来看她的张氏道“如此,启程吧!”
“晓得老太太、太太坐船辛苦,奈何这里来去不自由。”中年人将一切看在眼中,意有所指道“前边就是张秋镇了,繁华远不是安山可比。到了那里,俺们可以歇息几日,再启程。”
他们都是白石的人,自然晓得该向着谁。
娄氏一听,心情稍好,与众人向码头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