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在询问纪上桓炼道如何登高修行后,周元一其实也尝试着摸索,但始终难明其意,亦不知随心而炼究竟指的是何境界。
而今日,在心念剧变的刹那间,却是让他阴差阳错体会了一番师兄所言的第四境。
“明其道,直望其理,一念而玄妙顺变,当为随心……”
如果说他先天资质卓越,亲近道则,可直望炼道玄光,更能根据玄光变化而不断意动炼器,算是第三境;那第四境就是明彻炼道之玄妙,以念御之,顺势而炼。
前者就好比身处昏暗庭阁内,一道皎洁华光自外射入其中,虽变化万千,可望其形,但阁中人却只能被动地随华光变化而行。
就如周元一炼器,便是根据玄光的明暗变化,从而不断调整炼制手段,以此确保所炼最佳最盛。
而后者,则像是从昏暗庭阁中走了出来,直望华光全貌,虽炼制炼制依旧受制于华光,但却不再受限于一道一缕,而是万千无穷。
这一道黯淡,那就纳另一道明灿,这一缕衰弱,那就取另一缕强盛,恒坐原地,便可借各方之势,当随心而炼。
这前后之别,就犹如云泥之差。
不过,想要达到这一境界,就必须对【化物】一道有着极其高深的感悟,归根究底还是对大道的明悟。
唯有明彻大道,才能掌御大道。
想到这里,其也是坐起身来,正衣冠仪态,再深深望了手中灵牌几眼,随后便将其放在一旁,目光随之落在面前鼎炉上。
他此番能侥幸踏入那一境界,全然是情绪剧变下的阴差阳错,单以他当下道行造诣,自是不可能的。
且哪怕是这样,他也只是浅浅踏入了一刹那,就像是刚走出庭阁半步,就被打了回去。
而想要再临其中,法子也很简单,那就是拔高道行,达到纪上桓那样的境界,乃至胜过于他,明彻炼道理性,从而一点点将那遮蔽身形视野的庭阁拆去,自见天明。
将气息平复,再望了望那方灵牌,其眸光也随之凝定,更是露出几抹精芒。
“师兄,原谅师弟不能去天衡山祭拜您,但您未成之事,师弟愿代您,再试一试!”
按理说纪上桓的陨落,他们这些弟子、问天阁门人,皆要归宗祭拜,但当下天衡山尚是万族注目所在,他明面上又只是个道行未成的化基修士,一旦归去那就是显于人前,异族都不用看穿他的底细,只要感觉到一丝一毫的不对劲,那都是暴露无疑。
如此局势摆在面前,让他如何能远赴万里归宗,反倒是不去更合适些。
毕竟,问天阁下山的弟子众多,有些已经迟暮老矣,有些则为地方长者,身负重任,亦或是修为并不高,脱不开身也实属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