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6章 小巫见大巫(2 / 2)

实话实说,我与子纲和子布(张昭)相比,差距实在太大了,就好像小巫见到大巫,完全无法施展巫术了。”

“小巫见大巫”的典故从此开始,流传了下来。

陈琳因为文学造诣非常高,被后人称之为“建安七子。”

“建安七子”是这个时代除了曹操、曹丕、曹植外,文学成就最高的七人,得到后世历朝历代的普遍承认。

然而在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那场席卷天下的瘟疫中,不止江东最强战略家鲁肃逝世,包括陈琳在内的“建安七子”中的五子,皆在这场浩劫中遇难。

…………

此时在西北的角落中,正襟危坐着一名青年,正是在上一次端午诗会中,铩羽而归的祢衡。

这一次他信心满满而来,立志一定要在诗赋一道上,击败心中的劲敌,刘博才。

“没想到连广陵陈孔璋也来参加这次幽州举行的中秋诗会!也对,听闻陈孔璋如今在袁本初麾下任职,袁本初的势力范围主要在冀州。

冀州紧邻幽州,陈孔璋来此,也在情理之中。”祢衡喃喃自语道。

…………

随着诗会的进行,许多文人雅士献上自己的佳作,不过在祢衡看来,皆不值一提。

祢衡不想这么快交上自己的作品,他在等刘博才。

他要看到刘博才的作品与自己的作品对比后,如果逊于自己所作,他会立刻献上自己的佳作,可以形成瞬间的反差,打压下对方。

如果超过了自己的作品,那他绝不会上去自取其辱。

许多人的作品问世后,有人诵“明月照高楼”,引得众人欢呼不已。

有人歌“悲风来入帷”时,神态凄凄,使得不少人潸然落下。

正在此时,端午诗会的魁首刘博才身穿一件单薄的布衣,闪亮登场。

众人皆屏气凝神,不知这一次对方又会作出怎样的传世佳作来。

只见刘博才抬头望向天空,瞥见天边浑圆的月轮,与千年后别无二致的清辉泼洒在众人身上时,缓缓道出自己的诗文。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刘博才念出此句时,席间尚有觥筹交错之声。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荀文若端着的酒觞悬在半空,心中自语道:“史侯看来真有吟诗作赋的天赋啊!”

当第三句“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吟出时,席间一位始终闭目的清癯老者突然睁眼,手中麈尾轻敲玉磬。

这名清癯老者赫然便是经学大师马融之族孙,名闻天下的着名经学家马日磾,没想到对方竟然会来到幽州,参加此次中秋诗文大会。

马日磾在董卓掌权后,被罢免官职,京城政变后,皇帝重新拿回政权,因为马日磾忠义有加,又有才能,被封为九卿之一的太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