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霸先一生转运,是在侯景起兵攻打建康时。
当时,他当时担任西江都护、高要郡太守,上司是广州刺史元景仲。
元景仲接受益州刺史萧纪指令,对侯景叛乱持作壁上观的态度。
陈霸先则看准了这个历史契机,誓要参加萧氏皇族讨伐侯景的行动。
在高凉郡守冯宝及夫人冼英支持下,陈霸先不顾元景仲阻挠,克服困难,带兵向北越过岭南,投靠萧绎,加入讨侯联军行列。
在与萧绎手下猛将王琳、王僧辩会师时,无论是军队人数、军士战力、粮草供给、江湖威望,陈霸先都远超王琳、王僧辩。
王琳、王僧辩两人不和,争夺萧绎军队主导权。
结果王琳失利,遭到排挤。
王僧辩成为萧绎军队总指挥。
王僧辩与陈霸先会师时,穷得就要揭不开锅了。
陈霸先当时手头有50万石军粮,他立马拨赠对方30万石。
就因这点,王僧辩接纳了陈霸先。
当然,王僧辩骨子里对陈霸先的芥蒂并没抹除。
萧绎称帝并平定侯景之乱后,王僧辩成了第一权臣,陈霸先只是京口守将。
这时候,王僧辩主导的南梁兵力布局是:
王僧辩驻守建康城西清凉山石头城。
陈霸先驻守建康城东京口城。
京口北边是长江防线,属于南梁水师防区。
长江对面就是北齐军占领区。
京口南边的防区分别是:
张彪任东扬州(绍兴)刺史,他是王僧辩心腹。
杜龛任吴兴郡(湖州)太守,他是王僧辩女婿。
王僧智为吴郡(苏州)太守。他是王僧辩亲弟弟。
韦载任义兴郡(宜兴)太守。他也是王僧辩亲信。
徐嗣徽任谯(滁州)、秦(六合)二州刺史。他是王僧辩的外甥。
——即便不懂军事的人,只要摊开一张地图,看看建康附近的南梁国兵力布署,就可清清楚楚看见:顶在抵抗北齐最前线的京口军区总司令陈霸先,他的左、右、后方,也就是陈霸先老家三吴地区,各大军区首领都是王僧辩的嫡系亲信。
陈霸先家族定居长城县下若里(长兴县),夹在义兴、吴兴两郡之间。
陈氏家族上千口人,被韦载、杜龛等人牢牢看死了。
陈霸先心知肚明。
为了防止意外,他不得不分出400亲卫死士,由自己亲侄子陈蒨率领,回去干看家护院的活。
萧绎死后,萧绎之子萧方智是毫无争议的继承人。
王僧辩、陈霸先按规矩扶持萧方智登基称帝。
由于王僧辩把自己的主力部队多数用来防范陈霸先,因而在与萧詧、西魏、南川豪帅争斗时,深感捉襟见肘。
这时,没了萧绎压制,王僧辩开始忘乎所以。
他自作主张与北齐皇帝高洋合谋,打算让萧渊明南下取代萧方智。
王僧辩与高洋合作,是各取所需:高洋加强对南梁政权的话语权;王僧辩得到高洋军队做后盾,压制陈霸先。
同时,高洋将郢州还给南梁,这招给王僧辩增添了很高声望。
陈霸先坚决反对萧渊明取代萧方智。可是他的支持者有限,阻止不了王僧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