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好莱坞:导演旋风 > 第1084章 年开年“硅谷钢铁侠”

第1084章 年开年“硅谷钢铁侠”(2 / 2)

马斯克的言论通过直播信号传遍全球后,舆论场迅速分裂成两个阵营。

支持者将他的演讲剪辑成短视频,配以史诗般的交响乐,在社交媒体上获得数亿播放量,批评者则逐帧分析他的微表情,称其“用科幻叙事掩盖技术短板。”

《纽约时报》:“硅谷钢铁侠先生的火星宣言本质上是一场精心设计的公关表演,他贩卖的不是火箭,而是人类集体焦虑的解药。”

主流媒体对SpaceX火星计划的报道呈现出罕见的对立。

以《经济学人》为代表的商业期刊强调其经济逻辑:“星舰若能将单次火星运输成本控制在200万美元以内,将开辟万亿级太空资源市场。”

而《自然》杂志则连发三篇评论,质疑辐射防护和生态系统技术的可行性,标题直指核心——《殖民火星:科学还是妄想?》

这种分裂在社交媒体上更为尖锐,推特话题MarsOrBt下,航天工程师晒出星舰不锈钢焊缝的显微照片,证明材料革新。

另一侧,火星运动的抗议者上传模拟视频:一艘故障飞船在火星大气层解体,旁白冰冷地陈述:“每名殖民者的死亡概率高达23%”算法推送机制加剧了信息茧房,双方在平行时空里自证正确。

皮尤研究中心的民调显示,62%的受访者认为火星殖民“重要但不紧迫”,而18-29岁群体中,34%相信“本世纪能在火星定居。”

这种代际差异被心理学家称为“奇点效应”,成长于科技爆炸时代的年轻人更易接受激进未来图景。

马斯克在播客中引用《星际迷航》台词“宇宙是人类最终的边疆”,并邀请网红宇航员克里斯·哈德菲尔德合作制作系列科普视频。

这些内容淡化技术细节,转而渲染“火星日出”“穹顶城市”的视觉奇观,单集播放量突破5000万。

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分析指出:“SpaceX正在用娱乐化叙事重构公众对风险的认知,当火星被赋予‘人类desty’的光环,技术障碍就变成了有待攻克的‘关卡’。”

国际宇航联合会(IAF)的白皮书中承认“火星运输系统具备工程基础”,但强调“生命维持技术仍停留在实验室阶段。”

这种谨慎表态背后是科研资本的角力,传统航天机构担心预算被挤压,而新兴太空企业则急需学术背书吸引投资。

火星学会创始人罗伯特·祖布林公开站队马斯克,他在《太空评论》撰文批评同行:“当年莱特兄弟试飞时,物理学家曾‘证明’人类飞行违反能量守恒定律。”

此言引发轩然大波,NASA前首席科学家艾伦·斯托芬反击:“将航天工程与自行车相提并论,是对基础科学的侮辱。”

这场论战最终演变为《科学》杂志的专题辩论,编辑部不得不增设事实核查员以过滤情绪化言论。

当主持人追问“为何不先解决地球上的贫困与气候危机”时,马斯克的回答被剪辑成全球热梗:“人类可以边走路边嚼口香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