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启元年,新春朝会刚过,群臣便在各地忙碌,洛阳城内凡是有能为的官员皆被选拔,经由皇城司考核过往,李纲等人面审能为德行,论起过往功绩,上报赵斌终审,予每月初一十五的大朝授予官职,以保四院两司之制完整运行。
短短三月时间,除了稽文司主事、政务院主事,吏、民、礼、工、田五部尚书,度支院主事,提刑院主事,律令馆下属各司部、枢密院下属各部外的官职,其余各处皆有能人执掌朝事。
天下二十四道,亦依四院两司之制,实行分权治理。各道设布政使总揽民政,盐铁都转运使、提刑使、按察使、提学政、农政观察使则分掌税赋财政、刑狱诉讼、科举文教及农业田亩等事务。州一级设知州总理民事,其下分设转运判官、按察刑狱、学政、农政判官等职,各理其政。县则由知县统管全局,下设支度使、典狱、教谕、农政丞等职,分理具体事务。
各级官吏皆有统属,分有上司,各部院协同往复,行纵横之道,纵者四院两司下分都转运使、农政观察使、学政等官,如古树根系,直插地方深处,确保朝廷政令、财权、法权、文权一令到底,不受地方阻隔。横者有布政使如地面主干,总揽一方全局,协调各方,保境安民。
并且当这套体系正式运转起来,李纲等人猛然觉出经纬台之奥妙,遂奏请赵斌,于各道、州、府、县皆仿设经纬台,汇聚该级官吏共商政务。如此一来,大宋官员纵横交织,上下贯通,内外相维,权责分明,可谓是固若金汤。
四月初一,以汉礼称为四月朔朝,以唐礼则为朔日大朝,以宋礼乃为朔参之期,无论何种制度,这四月初一都是难得的大朝会之日,文武群臣纷纷聚来皇宫之前。
寅时刚过,洛阳城的晨雾尚未散尽,五凤楼下的御街已被盏盏宫灯映亮。文武百官早已按品秩列队于太极殿外,他们身着的已非元日大朝时那厚重深沉的冬服冠冕,而是新换的夏季罗纱公服。淡青、浅绯、绛紫的轻薄袍服,在初夏微风中轻轻拂动,映着熹微晨光,为庄严肃穆的朝堂平添几分清雅爽利。
武将行列之中,更是气象一新。往日裹于裘皮袍服之下的笨重之感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明盔亮甲,熠熠生辉。金属甲叶在宫灯映照下泛着冷冽光泽,衬得众将愈发威风凛凛,气宇轩昂。今日这般装束,实乃赵斌亲命——特许武将披甲上殿,如此殊荣,怎不叫人精神抖擞、斗志昂扬,其中含义更是不言而喻。
“咚——咚——咚——”
景阳钟浑厚的声响穿透宫墙,净鞭三响,殿门缓缓洞开。百官手执笏板,依序鱼贯而入,肃立丹墀两侧。
太极殿内赵斌已在御座上端坐,自开封登基以来半载时光已过,如今的赵斌坐在龙椅之上,对那孤家寡人之语更多三分理解,周身气度较之过往亦凝重三分。
今日,乃是春夏之交,更是改政筹功之时,所以这朝会之事显得尤为重要。值殿御史、起居注官分列御前,老仆赵忠屏息凝神,整个大殿静得能听见殿外风吹松针的沙沙声。
“臣,李纲有本奏。”
老太师李纲抢先出列,手持笏板,踏前一步,声音洪亮而沉稳。
李纲所奏正是赵斌所行改制之事,如今制度施行,官制精简、宽省民力、鼓励谏言。老太师言来可称得上是条分缕析,各处政务已然初见成效,府库开支有所节制,士林清议也多有好评。
紧接着,张睿迈步出列,补充道各地春税征收顺利,去岁各地常平仓储备充足,足以应对青黄不接之时。这为今日赵斌将发的新政,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随后,有路金上前高声道出今日朝会最振奋人心的消息,春耕大捷。
“仰赖陛下德政,去冬今春雨雪适时,今春诏令天下州县督导农桑,如今淮南、江东、江西、荆湖路麦苗茁壮,畿辅之地粟豆播种已毕,秧马、龙骨水车遍及乡野。各处呈报,若无特大蝗涝,今岁夏收,必是丰稔之象!”
此言一出,殿中泛起一阵轻微的、喜悦的骚动。春耕顺利,意味着秋粮可期,天下安定有了最根本的保障。
而当路金归班,武将那边也有章启旸迈步上前。
“托陛下洪福,各地太平,边关宁谧。各州府兵轮戍有序,盗匪敛迹”,他略顿,续道:“岁初陛下新分天下二十四,重整天下驿道、驿站,现已全部修缮完毕!自京师通达二十四道,快马三日可达边镇,公文传递再无阻滞。此乃朝廷臂指相连之血脉,已畅通无阻!”
此言一出,殿中泛起赞许的低语。交通命脉的畅通,意味着中央政令能更高效地传达四方,是统治力强化的直接体现。
此时,宗颖出列补充,抛出了一个更具象征意义的成果:“陛下,容臣禀报。随着驿道畅通,各道地理详情亦已汇总至兵部职方司。奉前诏重新勘定划分之天下二十四道舆图,现已全部绘制清晰!山川险隘、州县治所、驿路关口,皆标注详实。新舆图已成,将于今日朝会后,敬呈御览。”
新绘的、清晰的二十四道舆图,象征着这个新生王朝对其疆域了如指掌,标志着统治秩序的彻底确立。
赵斌听闻此言,脸上露出了登基以来最为舒展的笑容,他环视满朝文武,朗声道:“好!春耕有成,是为固本;政务初畅,是为清源;驿道贯通,是为活血;舆图清晰,是为明目;四方靖平,是为安躯。此乃诸卿与朕同心之功!”
清了清嗓子,声音清越地传遍大殿:
“然《礼》云:‘孟夏之月,无起土功,无发大众。’农事既毕,当使民以时。着令各路转运使,严饬州县,正当后续安排:一不得擅兴徭役,误了农时;二须谨防虫旱之灾,未雨绸缪;三则督导桑蚕,以裕丝绸。驿路新修更需定期维护,确保永续畅通。这新绘的二十四道舆图,便是朕与诸卿的棋盘,天下苍生,尽在其中,望诸卿助朕,共弈此盛世之局!”
“陛下圣明!”
群臣齐声山呼,声震殿瓦。此刻,东方既白,灿烂的晨光恰好透过大殿高窗,璀璨的金光洒满太极殿,照亮了文官轻袍上的绣禽,映亮了武将薄甲上的走兽,更将御座上赵斌的身影勾勒得无比清晰。
一个文武并举、井然有序的新朝气象,在这四月朔的朝会上,已然成型。
赵斌目光温煦地扫过殿内众臣,轻轻抬手示意群臣安静,声音沉稳而透着真诚:“自朕于开封登基以来,先定‘一都四京’之策,以行迁都;后分二十四道,设四院两司,以治民安境。然一人之力有尽,天下之事非朕所能独担。如今诸制初立,万事渐定——若非诸公竭诚辅弼,朕何以成此格局?”
他略作停顿,语气愈发庄重:“这些时日以来,诸卿夙夜在公,恪尽职守。朕皆看在眼中,感念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