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7章 以德服人(2 / 2)

车驾出了长安城,沿着官道向西北方向的麟游县而去。

越往山里走,空气便越发清凉,道旁林木葱郁,山风习习,吹散了车厢内的燥热,也似乎吹散了李世民心头几分积郁的杀伐之气。

九成宫殿宇依山而建,飞瀑流泉点缀其间,环境清幽,气候宜人。

下了马车的李世民深吸一口带着草木清香和湿润水汽的空气,只觉得胸中块垒都消解了不少。

“还是这里舒坦。”他对着身旁的长孙皇后感慨道,“在长安,看着那四面宫墙,听着那些没完没了的争吵,朕真怕自己一个忍不住,提着刀就奔西北去了。”

长孙皇后闻言,温婉一笑。

“二郎如今是天子了,坐镇中枢,运筹帷幄。”

“行军打仗,自有朝中武将们去做,若是您亲自去了,将士们虽说士气不同,可是战场之上,总要保护您不是?”

两口子一边往殿中走,一边聊着天。

听着这些话,道理归道理,但是心中还是有几分失落。

做了皇帝,就不像以前做秦王的时候了,也就告别了战场厮杀......

年轻那阵在战场上一往无前,可如今,事事要考虑周全。

以前跟房玄龄他们说的,犹记心中。

治理天下,比打天下更难。

自吐谷浑四百里加急而来的奏报送到了九成宫。

消息到来时,李世民正在观赏瀑布。

听完奏报,李世民脸上没什么怒色,只是嘴角勾起一抹冰冷的弧度。

多么的.......似曾相识。

“病了,有意思,这伏允,是不是不知道当初鞠文泰也是用这种理由来糊弄朕的?”

“陛下,伏允说,要派遣他的儿子尊王来长安,请求与大唐和亲。”使者禀报着。

李世民气笑了。

“和亲?”

“也行,伏允要是让他儿子留在长安,朕就允了这门亲事。”李世民说道。

和亲?让伏允的儿子入赘!

这也算和亲。

使者回来还没有两天,百骑司的人就来九成宫了。

“陛下。”李五拱手行礼:“吐谷浑那里的暗探送回来了消息,伏允的儿子尊王,根本就没有要来长安的意思,这只是伏允的口头应允,是用来打发咱们大唐的使者的。”

“而吐谷浑在边境的军队,依旧蠢蠢欲动。”

李世民冷哼一声。

“也好,朕本来想着,若是他肯乖乖来长安请罪,或许还能留他们父子一条生路。”

“给他们一个体面,如今看来,是他们自己不要。”

“王德,召见群臣议事。”

“是。”王德躬身应声。

“李五,你先退下,吐谷浑那边的情报,继续探,继续送。”

“是。”

伏允的这番推脱拖延,倒也在意料之中,他若真是个听话的,就不会犯边。

事情既然做了,他自己也知道,没有与大唐继续保持太平的余地了。

李世民端坐于御座之上,将百骑司的密报和之前使者的回禀告知了随驾的重臣们。

“诸位都知道了,”李世民的声音平静无波,却带着千钧之力,“伏允父子,欺朕太甚。先是称病不至,后是虚言和亲,其子尊王亦不至。边境之上,其兵马依旧蠢蠢欲动,劫掠之心不死。如此反复无常,轻慢天朝,尔等以为,该当如何?”

房玄龄拱手言明:“陛下,伏允无状,自绝于天朝。和亲之议,已成笑谈。臣以为,无需再等,当立即发兵,以雷霆之势,剿灭凶逆,以正天威!”

“臣附议!”侯君集紧随其后,语气激昂,“伏允老儿,分明是拖延时间,整顿兵马,意图负隅顽抗!若再姑息,边疆不宁,西域诸国亦将轻视我大唐!唯有速战速决,犁庭扫穴,方能一劳永逸!”

侯君集灭了高昌之后,发现打仗灭国,真的很有趣。

回到长安之后,腰杆子都挺的笔直,说话都有底气。

这样的事儿多来一回,岂不美哉。

文武重臣们也纷纷表态,是该打。

不打大唐的边境不安宁。

至于打仗耗费钱粮?

前年打高昌的时候,倒是没怎么亏本。

还得了地。

打吐谷浑,也一样。

“好!”李世民吐出一个字,声震殿宇。

“使者既归,伏允无状,和亲之议作废,既然如此,那便战!”

打!而且要快打,狠打!

这是群臣讨论出来的结果。

以雷霆之姿态,平定吐谷浑。

李世民目光如电,扫视过殿内群臣。

“大唐皇帝令!”

众人纷纷起身,躬身抱拳行礼。

“李靖!”

“臣在!”

“朕命你为西海道行军大总管,统帅诸军,讨伐吐谷浑!节度诸将,相机行事,务求全功!”

“臣,领旨!”李靖躬身,声音铿锵,一股肃杀之气弥漫开来。

“侯君集,积石道行军总管!尉迟恭,赤水道行军总管!”

“李道彦,鄯善道行军总管!李道宗,且末道行军总管!高甑生,盐泽道行军总管!”

李世民一连串的任命如同战鼓擂响,被点到名字的将领纷纷出列,肃然领命。

“兵贵神速!”李世民最后下令,“各部依令行事,克日启程!朕在九成宫,静待尔等捷报!”

“臣等必不负陛下重托!”众将齐声应诺,声浪几乎要掀翻殿顶。

一道道军令自九成宫发出,如同无形的烽火,瞬间点燃了大唐的战争机器。

将领们甚至来不及返回长安与家人多做告别,便带着皇帝敕令,手持兵符,直奔各自负责的集结地域。

泾阳庄子上,消息传到了宅邸当中。

“果然如此!”李承乾握紧了拳头,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李卫公挂帅,侯君集、尉迟恭等人为将,如此阵容,吐谷浑覆灭指日可待!”

阿耶到底还是要“以德服人”了。

李复倒是淡定的多。

因为知道这场仗,持久不了。

毕竟,李靖挂帅了。

李靖这人打仗,很无趣。

他的名气在历史上不如卫霍,也是因为,打的太无聊了。

卫青霍去病,千里奔袭,封狼居胥。

李靖:选中目标,击溃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