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色终于彻底放亮,但蹲守了一整夜的张队,心情却如同车窗外灰扑扑的天空,带着一丝疲惫和失望。
目标一夜未归,或者说,他们的情报可能出现了偏差,昨天一宿又是无功而返。他用力抻了个懒腰,浑身的骨头像是生了锈一样嘎吱作响,车内浑浊的空气更是让他脑仁发胀。
“我下去放个水,顺便擦把脸,你们盯紧点。”
张队对车里熬得眼睛通红的兄弟们招呼了一声,推开车门,一股清晨微凉但至少新鲜的空气涌了进来,让他精神微微一振。
他在附近找了个公共厕所,解决了积蓄已久的生理问题,又用冰凉的自来水狠狠搓了几把脸,试图洗去一夜的疲惫。虽然依旧困倦,但至少感觉清爽了些。
就在他收拾妥当,准备返回那个“移动铁棺材”继续坚守时,目光不经意地扫过街角,一个正在慢跑晨练的身影让他脚步微微一顿——是叶晨。
叶晨也看到了他,两人目光在空中短暂交织,都瞬间明白了对方所处的场合。张队身着便装,但眉宇间的疲惫和那种长期熬夜后特有的气质,逃不过叶晨的眼睛。而叶晨也知道,张队出现在这里,绝非偶然。
没有任何言语,两人都只是微不可查地相互点了点头,眼神交汇的瞬间传递着心照不宣的默契。张队迅速移开视线,仿佛只是个路人,快步回到了车上。
叶晨看着张队略显匆忙却依旧挺拔的背影,脚步未停,心中却已了然。在别的诸天世界里,他不知多少次扮演过刑警的角色,太清楚这份工作的艰辛与枯燥。
张队那布满血丝的双眼,略显凌乱的头发,以及刚才去公厕的方向,都很容易让他推断出——对方正在执行蹲守任务,而且看样子熬了不止一夜,恐怕连顿像样的早餐都还没顾上吃。
半个小时后。
一辆某团外卖的摩托车,“吱嘎”一声,精准地停在了张队他们那辆不起眼的帕萨特旁边。穿着蓝色工装的外卖小哥利落地跳下车,敲了敲驾驶座的车窗。
车里的人都愣了一下,下意识地警惕起来。小陈按下车窗,疑惑地看着外卖员。
“您好,尾号****的先生点的餐。”
外卖员说着,从保温箱里取出好几个印着知名早茶店logo的纸袋,里面装着热气腾腾的虾饺、烧卖、流沙包,还有几杯密封好的现磨豆浆,食物的香气瞬间钻入车内,与原本浑浊的空气形成了鲜明对比。
“哇!头儿,你什么时候这么贴心了?!”
“可以啊张队!这待遇,蹲坑变野餐了!”
车里的年轻刑警们顿时欣喜起来,压抑的气氛被这突如其来的温暖驱散了不少,纷纷夸赞张队。
只有张队本人,眉头微蹙,心中充满了疑惑和职业性的警惕。他根本没点外卖!是谁?难道暴露了?他的大脑飞速运转,思考着各种可能性。
就在这时,他口袋里的手机“叮咚”一声,响起了微信提示音。他迅速掏出手机,解锁屏幕,是叶晨发来的信息,信息内容很简洁:
「张队,蹲坑辛苦,补充点能量。看您刚才那样子,估计胃里还空着呢。兄弟们都不容易,一点心意,别嫌弃。(附:某早茶店订单截图.jpg)」
紧接着又发来一条:
「账单在此,麻烦张队受累把账结一下哈,小本生意,概不赊账(狗头表情)。」
看着这条信息,张队先是一愣,随即紧绷的神经松弛下来,脸上不由自主地露出了笑容,摇了摇头。这个叶晨!
因为赵美兰的案子,张队对叶晨的印象本就很好。他觉得这个男人不仅观察力敏锐,能发现常人忽略的细节,比如苏大强的异常和那段关键监控,更难得的是心思缜密,逻辑清晰。现在,这份突如其来的“早餐关怀”,更是让他感受到了叶晨心细如发的另一面。
而且,叶晨处理这件事的分寸感把握得极好。他没有亲自送来,避免了不必要的接触和尴尬;他用外卖的形式,保持了距离;最后还用这种半开玩笑的方式让他付钱,既表达了关心,又丝毫不显得刻意讨好或者施舍,完美地维护了他作为警察的尊严和纪律要求。
这种恰到好处的距离和体贴入微的考量,让张队心里感觉非常舒服,甚至有一丝暖意。在这枯燥艰苦的蹲守任务中,这份来自“外人”却充满理解与尊重的关怀,显得格外珍贵。
“行了,都别贫了,赶紧趁热吃!吃完干活!”张队笑着招呼手下,自己也拿起一个还烫手的流沙包,咬了一口,甜香的馅料流入口中,驱散了不少疲惫。
他一边吃着,一边顺手给叶晨回了个「收到,谢了,回头转你。」的消息,心里对叶晨的评价,不禁又高了几分。这个家伙,确实不简单。
给张队他们点完早餐后,叶晨便将这小小的插曲抛在了脑后。对他而言,这不过是基于自身经历对一线刑警表达敬意的一次随手而为,是“日行一善”,根本没指望什么回报,更没当成一回事。他深知那份工作的艰辛与付出,这点心意微不足道。
晚上,和妻子朱丽一起吃完简单的家常饭菜,两人依偎在客厅柔软的沙发里,享受着一天中难得的温馨闲暇。电视里播放着轻松的综艺节目,暖黄的灯光洒下,气氛安宁。
这时,叶晨放在茶几上的手机屏幕亮了起来,显示收到了张队的微信转账,以及一条几十秒的语音信息。
叶晨微微挑眉,有些意外张队会在这个时间点联系他。他看了眼身旁正专注看电视的朱丽,不想让警方的事情打扰到这片刻的宁静,便顺手点开了那条语音,选择了转换为文字。
文字内容迅速呈现在屏幕上,叶晨的目光扫过,原本放松的神情渐渐变得专注,甚至带上了一丝玩味。
张队的语音转化成的文字,给他带来了一个意外之喜。
信息里,张队以一种看似闲聊、实则透露关键信息的口吻告知叶晨:苏明玉委托的律师,已经正式向市局提交了申请,要求暂时解开苏家老宅的封条,理由是取回与案件无关的家属私人物品。
张队在信息里没有明说,但字里行间透露出他作为资深刑警的敏锐洞察:
「……同样是子女,态度差别很大啊。你这边是希望查明真相,让该负责的人负责。她那边嘛,从律师来回调卷宗、反复抠细节的劲头看,是想尽办法要往意外、过失甚至更轻的方向去辩护了。」
虽然没有直接批评,但叶晨能清晰地感受到张队话语里那份个人的倾向性——他更赞同叶晨追求真相和公正的态度,而对于苏明玉那种试图利用法律程序为明显有重大嫌疑的苏大强极力脱罪的行为,带着一种职业性的审视和些许不以为然(“有点太装了”)。
叶晨瞬间明白了张队此举的用意。这既是在还早上那份早餐的人情,用一种不违反纪律的方式(告知已进入程序的公开申请),也是在隐晦地表明他自己的立场和态度,相当于一种善意的提醒和信息的共享。
“呵……”叶晨轻笑一声,将手机屏幕按熄。
“怎么了?谁的信息?”朱丽察觉到他的动静,侧过头轻声问道。
“没什么,一个朋友,说了点工作上的事。”叶晨揽住朱丽的肩膀,语气轻松地将话题带过,心中却已开始快速盘算。
苏明玉要去老宅取东西?而且如此急切,甚至动用了律师走正式程序?
会是什么东西,值得她如此大动干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