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老爷听完,与赵四公子对视一眼。
此事与他们来说并没有任何损失,更何况当初军粮的事,自己还得了益处。
接着,赵老爷爽快地笑着道:“大师言重了!您办事,我们赵家信得过!您尽管去忙,粮食之事,按您方便的时间来办即可,如果需要用银钱补上,只需给我陈粮的价格便可。”
毕竟之前大师还的粮食质量都是上上成的,而自己借的粮一部分是陈粮,一部分虽是新粮,但粮食质量远远没有大师还过来的质量好。
如果用银钱补上再让人用新粮的价格多少有些不合适。
更何况,和大师维持良好的关系,对赵家而言,利远大于弊。
赵四公子也附和道:“是啊,大师,您帮了我们赵家这么多,这点小事,我们自然理解。”
唐婉听赵家父子这么说,也没驳了他们好意,当然她也不一定用银子抵,不过见赵家如此通情达理,心里还是高兴的,于是笑着道:“多谢赵老爷、四公子体谅。”
其实,唐婉原本是打算和赵家合作在漠北及周围把粮食生意也做起来,但现在要全家返京,这个生意就不好再做。
到时候目标太大,运输也颇为麻烦,到时候有心人再打探这些粮食的来源,也是有些说不过去。
想想还是算了,于是唐婉便没再提这个。
原先她建议赵家去外面拓展生意的时候,是打着和赵家长期合作的。
如今,这个怕是做不来了,于是唐婉也没提这茬儿。
原本也没和赵家提,当初也只是给他们提供了一些良种,并没有说后续合作的问题。
所以现在也不必讨论这个问题。
只是,心里对赵家比较认可,于是犹豫片刻,唐婉开口道:“其实,我还有一个主意,不知道赵老爷要不要听一听?”
赵老爷听唐婉这么说,赶忙坐直了身子,认真地道:“愿闻其详!”
唐婉不急不缓地开口道:“其实,赵老爷可以考虑扩大罐头的销售范围,我如果没记错的话,我记得赵老爷说明年要在周边其它城池开粮铺?”
赵老爷微微点头道:“大师好记性,我赵家开春的时候在别的地方买了一些田产和庄子,当初种子还是大师提供的,都是顶顶好的种子,本想着先看看今年产出,打点一下其它地方的官府,明年去外地开开铺子看看。”
唐婉语气平静地道:“我的建议是早点开铺子,想必今年的粮食产出赵老爷心里也有数,铺子大约也是能开起来的,铺子开起来可以早点把罐头推出去,这样一来铺子里多一项收入,想来也是不错的。”
不知道赵家怎么考虑的,如果是自己今年一收获铺子应该就全部开起来了。
赵老爷迟疑片刻,这才道:“今秋收获是不错,只是我想着找找靠山,所以让长子在外打点,现在开也行,就是有些匆忙。”
唐婉明了,这方面自己不能给出什么承诺,不过唐婉还是开口问道:“赵家后来在哪里置办了田产?”
“漠北周边又买了些,又去阜新买了些,我家老大现在在阜新。”赵老爷一五一十地回道,心里多少有些期盼。
唐婉本来觉得在这方面自己给不了什么承诺,但是听到阜新忽然想到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