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入局(1 / 2)

顾知微这番话说的合情合理,谢淮宴只犹豫一瞬,为表忠心,只能应下。

往后几日,顾知微一直在为此事筹备,一是为了大夏脸面,二是怕谢淮宴那头疑心,她好歹也得准备准备,像个样子。

自打九秋山一事后,按照她的吩咐,傅砚修不曾在众人面前露面,平日都待在屋中假装养伤。今日是刚刚听闻摄政王要出访大邺,他心中犹疑不定,索性趁着人少,来慈宁宫一探究竟。

想起往事,他对谢淮宴恨的咬牙切齿,傅砚修今日能沦落至此,一半是因为傅钰,另一半就是这个谢淮宴的手笔。

正因知道他们的厉害,傅砚修心里没底,隐隐担心顾知微此举是否明智,她独自一人又能否应对,思来想去,他开口道“太后娘娘,依孤看,此法考虑欠佳。”

顾知微正在点茶,见他来了,又顺手拿上来一个杯子,很是气定神闲“为何?”

“傅钰虽比我年幼,可远不是娘娘想的那般纯粹,满宫上下,没有一个人能比他更心有城府,心狠手辣。”

傅砚修想起从前在大邺皇宫,那张年轻的面庞总是亦步亦趋的跟在他身后。

他从小就没有母亲,先帝更是不宠爱,对这命运与他何其相似的小孩儿,傅砚修时刻教导,带他骑马射箭。那时的傅钰对他而言,是弟弟,也是同伴。

可正是这个看似单纯的弟弟,将他蒙在鼓里,骗得好苦。那单薄的身体里,竟是一颗发黑发烂的七窍玲珑心。

傅砚修很少回想这些往事,他只当过往如掌中流沙,若不是怕顾知微掉以轻心,恐怕他此生都不会再提。

“傅钰很会收买人心,若派谢淮宴前往大邺,他又对朝廷早有异心,这些年用书信常来常往,难保他们二人不会一拍即合,倘若谢淮宴趁机谋反,到时外忧内患,娘娘又该如何?”

傅砚修认真想了,又道“大邺使团死了,就算朝廷能调查出结果,傅钰也不会答应善始善终,依他睚眦必报的性格,绝不会轻易放过此事,等他得知内情,谢淮宴再颠倒黑白,到了那时,一切为时已晚。”

“为了天下安定着想,此行也不能让他去。”

傅砚修有些日子没见顾知微了,此刻她低头听着自己说话,手中的茶已经点出细腻的白沫,一屋茶香。

顾知微将茶盏推到他面前,此刻才悠悠开口“你也太小瞧本宫了,你既然能想到这些,难道本宫就想不到?你那个便宜弟弟本宫早已派人查过,当时探子回来禀告,你不是也在场吗?”

“放心吧,他们二人都不是什么好货,联手也好,反了也罢,本宫已经安排好了,自有法子应对。”

傅砚修今日没束发冠,只随意扎起马尾,墨色的发尾落在肩头,他盯着顾知微看了一会儿,听她又道

“这些年来,除去一个摄政王的名号,谢淮宴旁的势力皆依附于京城,他的金银放在京城外的农庄,养的练家子安置于摄政王府邸,与他结交的门客大臣也大多居于京城。”

“谢淮宴是这些人的主心骨,摄政王是他们肆无忌惮的靠山,可若是他走了呢?若是他一去几十万里,到时传信不便,中原一带无人能在从中呼应,这些东西便都能回到朝廷手里来。”